货币宽松不改 直接税成改革重点

26.02.2016  10:29
      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25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6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两年在投资减速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将减缓。
  报告课题组认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需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入手,改善供给结构、效率与扩大需求两手都要抓。专家表示,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将保持宽松,而财政政策方面要推进结构性减税,其中个税和房地产税等直接税的改革将成为帮助中国避免发生巨大财政赤字的关键
  宽松 今年或实施三次降准一次降息
  多位专家认为,今年可能持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内仍有若干次降准和一次降息的可能。财政政策方面,结构性减税无疑是重点,间接税和流转税是减税的重要方面,但是个税和房地产税等直接税的调整同样重要,而且难度更大。
  报告课题组认为,考虑到2016年经济依然面临投资减速压力,而且CPI很可能较大幅度的低于3%的通胀目标,预计央行仍将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市场预期,扭转悲观情绪,打破“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能有一次降息,调降25个基点;年内可能实施三次降准,每次50个基点。全年M2增速为13.4%。
  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百位中国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2016)”的调查结果同样表明,在121位国内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中,近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今年M2的增长将保持上升态势,45%的专家预期2016年央行会在第一季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31%的专家预期中国央行会在2016年第二季度降息。
  财政政策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5%的专家认为将“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可用资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指出,如果说把财政政策重点放在减税上,必须明确,本轮减税一定要落在结构上,而不是总量上。他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减的是企业所得税,而没有强调减个人所得税。
  高培勇还表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下决心要在今年把营改增全面推进到位。但税制改革事实上分为减间接税和加直接税,这两条是必须同时推进的,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如果不想中国发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就必须有直接税增加的改革相伴随。这次税收制度改革的看点、难点、重点,其实一直都锁定在两个税种的改革,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综合制改革以及房地产税的改革。”他说。
  加法 供给侧改革需伴随扩大需求
  多位参会的业内人士表示,供给侧改革也要从需求端着眼,改革不仅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在发言中表示,改善供给结构、扩大需求两手都要抓。如果单纯地过分地降低无效供给,不重视有效供给的扩大,不利于稳增长,导致紧缩叠加,造成经济下滑。“‘加法’怎么做,必须围绕需求结构的转移,围绕未来五年甚至十年整个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进行供给。否则就会出现这边淘汰了过剩产能,那边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不利于资源的配置。”他说。
  不少专家也表示,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价格竞争调节供给结构方面的作用。“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实行价格管制,扼杀价格对垄断的制约作用,进一步放大需求,造成更为严重的供需不匹配。”王燕武表示。
  高培勇也从税价关系的角度进行阐述,“外国的商品价格为裸价,即价格就是成本加上利润,而中国商品的价格是含税价。我们的价格包含了太多税收要素,不能完全地反映资源配置状况,发挥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的价格信号的作用”。
  针对在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过程潜在的风险,与会专家也给出建议。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表示,对于陷入困境的传统产业,不能采取简单关停了事,而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于没有重组改造价值的“僵尸企业”,应该让市场来清理,政府只需要做好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了。
  趋势 经济增速仍将放缓
  百位中国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2016)的调查结果显示,76%的专家预期全年GDP增速在“6.5%至6.8%”之间;12%的专家预期在“6.8%至7.0%”之间;8%的专家预期“小于6.5%”;3%的专家预期“大于7.0%”。据此,超过八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将呈现进一步下滑的态势。
  报告课题组认为,应当高度重视当前的经济持续减速正使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首先,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2015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已开始减缓;其次,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使人民币贬值预期进入自我强化的循环;最后,经济持续减速叠加结构性通缩的不断加剧,提高了经济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
  黄志凌表示,由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采矿业、产能过剩行业、低端制造业规模巨大。这些行业在结构调整当中持续低速,甚至萎缩性增长,虽然符合市场预期和政策预期,但是也会对GDP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高科技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部分服务行业虽然总体向好,但其规模远不及低迷行业,后者的正向贡献还不足以完全抵消前者的负面影响,GDP增速下行的压力一直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顾问、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认为,今天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长期以来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变。
  不过,也有专家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持“稳中向好”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表示,综合今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走势来看,呈现出由降转稳的发展态势。我国从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政策,需求端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这是支持2016年经济走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水平不会比去年低。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