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敦促发行提速 遇冷的地方债如何以新还旧
在经济增长放缓、还债高峰来临之际,地方债发行却受阻,引发广泛关注。财政部昨日发布《关于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履职尽责奋力发展 全面完成各项财税改革管理任务的意见》,要求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安排,合理掌握债券发行时间,抓紧做好债券发行工作。业内认为,目前地方债券发行受阻主要因为地方政府和银行对利率定价没有达成共识,财政部督促地方债发行,既有控制地方债风险的考虑,也有稳定经济的考虑。
地方债发行多省延迟
4月23日本应打响今年1.6万亿元地方债发行的第一炮,然而江苏省的“头炮”未能如期打响,发行无限期延迟。据媒体披露,江苏发债延迟绝非个例,今年地方债发行将在多省市全面延迟,主要是因为上万亿元规模的低利率、低流动性政府债难获投资者青睐。
负责江苏省政府债券承销工作的某商业银行人士分析,“推迟发行或是地方政府营销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或是出于发行成本的考量,发行方认为现在不是最佳的时点”。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地方债务发行频现推迟,主要因为地方政府和银行对利率定价没有达成共识,地方债券主要在银行间发行,最终由银行来消化。目前银行资金链还比较紧,今年1万多亿的地方债,对于银行来说规模不小;而今年5月1日起实施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未来银行竞争肯定加剧,息差将缩小,资本成本在不断上升,而地方债发行主要是缓解地方还债压力、降低地方融资成本,债券利率不可能很高,这就导致银行和地方政府在利率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去年10个城市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每个城市规模在百亿左右,甚至出现地方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怪象,其中可能有一些非市场因素起作用。但是今年1.6万亿元的规模,不是一些非市场因素就可以消化的,极有可能回归市场本身。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地方土地财政、税收收入都在下降,地方债的风险在上升,而利率又偏低,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难获市场青睐。
财政部督促意在防范风险
今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巨大,审计署口径的2015年政府债务到期规模约2.8万亿元,按口径测算的地方政府到期量约为3.8万亿-4万亿元,而二季度也正是债务到期高峰。
“目前已经进入地方债的还债高峰期,如果地方债券不能如期发行,一些地方甚至会出现违约的风险,这是中央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要加紧督促地方债券发行。”谢太峰说。
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室主任张斌指出,稳增长也是财政部督促地方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1万亿元的地方债置换是以新债还旧债,那么一般性地方政府债务和专项地方债务主要是出于投资、建设的考虑。在取消地方融资平台后,目前地方投资主要靠发行债券,地方债券发行关系到现有建设项目能否继续进行,新增项目能否上马,这些对于目前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要求盘活存量、加快支出
除了地方债问题外,《意见》还提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核实地方财政、部门存量资金基数,限期办理存量资金收回、交回手续。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要求5月15日前各省级财政部门对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比例应不低于90%。
在财政收入增速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缩减开支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坦言,在当前中央和各地财政收入情况普遍吃紧的情况下,盘活存量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从政府角度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有了钱,中央的各项经济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看来,今年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支出、盘活存量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不足,通过盘活存量、加快支出,可以使财政资金尽快形成实际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北京商报记者 王晔君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