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战贫困】谢秋荣:“85后”驻村书记的产业扶贫路

15.12.2020  12:22

  新华网福州12月14日电(王雄)“85后”的江西小伙谢秋是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大荣村第一书记,戴着眼镜,说话腼腆,模样斯文。这名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工学博士,既年轻又有高学历,曾被村民认为在村里呆不久。没想到,谢秋荣在村里一呆就是三年,通过招引优质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帮助大荣村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17年12月,来自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谢秋荣被派往大荣村担任第一书记。位于永春县下洋镇西部的大荣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9个自然落村,共11个村民小组475户,常住人口2232人,省道203贯通境内,交通方便。

  由于毗邻天湖山煤矿,上世纪90年代,大荣村逐步发展起小煤窑生产、汽车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去产能进程持续推进,下洋镇小煤矿全部关停并退出市场,大荣村原有的运输、餐饮等服务产业深受影响,日渐萧条。此外,大荣村种植的芦柑因“黄龙病”不断死亡,村民收入急剧下降,村财收入几乎为零,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薄弱村”。

  “产业靠谁转型?往哪里转?怎么转型?这是我刚到大荣村时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在谢秋荣看来,脱贫攻坚根本在产业,要想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必须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转型。

  于是,谢秋荣带领村两委成员四处串门子、找点子,明确将芦柑、杉木、茶叶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林下种植、苗木基地及狮头鹅养殖作为村内产业转型的重要补充。

  “永春芦柑名声在外,大荣村民有种植经验,我们决定重新发展芦柑种植。”谢秋荣说,为了打消村民对芦柑“黄龙病”的顾虑,大荣村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陈述重新发展新品种芦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率先改造村集体芦柑园115亩,从而带动44户群众新增种植芦柑520亩,极大地推动了芦柑产业发展。

  经过调研,谢秋荣发现大荣村森林资源丰富,这里的海拔、气候等非常适合种植仿野生金线莲。在他的牵头下,大荣村委会与一名种植大户合作,成功种植金线莲110亩。其中,村委会以土地入股,占股49%,种植大户负责管理、销售,占股51%。

  “仿野生金线莲市场供不应求,经济价值高。”谢秋荣说,林下种植金线莲成功后,村民的疑虑被打消了,先前抱观望态度的村民们跃跃欲试,也准备开始种植,种植仿野生金线莲将有望成为村民的长期增收项目。

  此外,结合大荣村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谢秋荣和村两委成员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引导村民发展狮头鹅等特色养殖,还在山上种了油茶、紫薇、罗汉松等经济作物……

  经过三年的产业转型摸索,大荣村形成了“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格局,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3人全部脱贫。数据显示,大荣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9000余元提高至15000余元,村财年收入从9800元提高至40多万元。

  “我们从产业扶贫这一根本上寻求突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让乡亲们脱贫之后不再返贫。”谢秋荣说,现在大荣村产业还处在起步期、发展期,产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今后产业扶贫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林果、特色加工和乡村旅游,延伸相关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和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嘉宾简介】

  谢秋荣,1988年8月出生,2016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工学博士。2016年7月,谢秋荣通过博士生选调进入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工作,2017年12月被派往永春县下洋镇大荣村担任第一书记。

  图为永春县下洋镇大荣村第一书记谢秋荣。新华网 王雄 摄

  被群山包围的大荣村(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王雄 摄 飞手 林楷煜

  大荣村第一书记谢秋荣在察看仿野生金线莲的长势。新华网 王雄 摄 

  眼下正值芦柑采摘时节,大荣村果农穿梭于果林间采摘(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王雄 摄 飞手 林楷煜

  这是大荣村新改造的芦柑园。新华网 王雄 摄 飞手 林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