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治思维谋划规范运行平安建设的厦门路径

18.06.2015  10:44

本报记者李立赵文明
本报通讯员马勋先柯少峰
  翻卷的鼓浪屿之波,激荡着平安厦门建设踏浪弄潮、澎湃向前。
  5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此项地方性法规乃全国首部,其中,“无争议事实记载”“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政府购买调解服务”“非诉讼法律援助”等机制的创设,可圈可点,广受关注。
  近些年来,厦门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矛盾问题相生相伴,但秉承闽南文化传统的厦门人,不回避、不退缩,而是想办法、迎挑战。一路走来,美丽平安相伴厦门。
  平安厦门,抓手有力。5月19日,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平安建设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和推进。近年来,厦门一直在探索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等平安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平安共创、矛盾共调、治安共管、社区共治、成果共享,同时注重将成熟治理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大胆创新,规范运行。
  厦门正在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并提出“到2020年前把厦门建成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典范城市”。毫无疑问,平安厦门建设将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立体治安防控特色彰显
  厦门社会治安基础好是有口碑的,如何再上台阶?这是《法制日报》记者此行采访最关心的问题。
  说基础好,一点不夸张。厦门地方小,人口素质高,加上警民联手,没有明显治安短板。
  目前,厦门10多万名“平安志愿者”佩戴着“红袖章”走街串巷义务巡逻;10支“安盟志愿者服务队”应对交通违法,开展反扒、应急救援等;5000多名辅警协同警察共同奋战在一线;8万多个视频监控探头遍布全市,初步形成市、区、街、社四级联网监控体系,步入常态化视频巡查……记者在厦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显示屏上看到,5月18日共接入呼叫7410个,接处忙而不乱。
  人防、技防、物防构筑立体化治安防控,这些大家都在做,厦门特色在哪里?在于精确预警、精准打防。这些年,厦门着眼于动态发展的复杂治安形势,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讲究精确预警、精准打防。
  随着采访深入,记者看到,优化资源配置、打通线上线下、专业合成作战、“围村围楼”整治等创新举措,正在成为推动厦门治安防控新一轮引擎。
  4月1日,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桥隧大队正式成立,此举现已形成“关城门”似的高效管控效应。
  桥隧大队管辖的四桥一隧及两条城市快速路,是出入厦门的咽喉要道,也是治安防控堵截门户。此前,因划片分管,出拳难免迟滞。整合之后,其直接听从市局指挥中心扁平指挥,第一时间就能做到点对点调度。
  数据显示,桥隧大队成立一个多月来,接报堵情环比下降7%,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739起,查扣各类违法车辆114部。
  2014年以来,厦门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林锐力推科技强警、精准用警,让人印象深刻。去年4月,市、区两级公安将刑侦、技侦、网侦、图侦、情侦“五侦”集中,合成作战。在市局合成作战室,记者看到,经侦、禁毒、安保、反恐等部门也已加入其中。
  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大约万分之九的警力配置,必须靠整合资源再造战斗力。
  据厦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政委纪边强介绍,合成作战机制启动一年多来,快速精确打击提升明显,持械抢劫、飞车抢夺、盗抢柴油、掉钱诈骗等突出警情得到遏制。公安反诈骗专业队2014年共破虚假信息诈骗案件4691起,挽回群众损失上千万元。
  城中村黑点、乱点多,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但治理上,厦门更加注重采取点位式的“围村围楼围点”整治。全市33个“城中村”创新推行出租房管理一个管理员、一个登记簿等“五个一”,平安眼、平安铃等防控网络“四个平”,治安管理网格化、出租管理等级化等防控机制“三个化”的社会治理工作,全市“城中村”治安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蔡塘村常住人口2千多、外来人口超过5万,5月20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一些出租房已经用上指纹门禁。
  蔡塘村现有一支54人的治安志愿巡防队,有一部24小时轮岗值守的“民间110”,若有居民求助可第一时间提供治安、消防、救助、排险等服务。4月9日,社区王女士报警求助寻找走失的小孩,巡防队立即在村里开展拉网式搜寻,终于在社区篮球场一角找到了孩子,王女士对社区巡防队员连声道谢。
多元化大调解气场超强
  分流与过滤矛盾纠纷,厦门起步较早。
大嶝小嶝岛上,“好厝边会所”(闽南话“厝边”即邻居)响当当,无论大事小事,到这里泡热茶讲乡音,一切坐下谈,军警民司法等多方共参与。
  记者上岛后了解到,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正在这里填海建设,涉及到渔民海上海蛎养殖收益。怎么办?大家协商。街道、社区、派出所、施工单位和养殖户五方坐在一起,帮助养殖户挽回近千万元损失。
  这是个“无讼岛”,由此启发厦门开始“无讼社区”创建。法官定期走进社区,通过司法指导、司法确认等方式,整合社区调委会等多种民间资源,就地化解纠纷,实现“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法庭”。这一创建活动现已向港区、景区、校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延伸,使绝大多数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
  5月1日,法院立案登记制实施。厦门中院第一周立案环比增加400多起,第二周猛增700多起。厦门中院立案庭负责人告诉记者:“压力有,不过办法更多。
  据了解,2013年5月,厦门中院诉调对接中心开始运行,选聘常驻法院调解员加上法官,一起展开多形式调解。全市两级法院与妇联、工会、交警、保险等50余家单位,现已建立诉调对接机制。2014年,两级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成功调解案件8211件,占民商事案件结案数的18.05%。
  在思明区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中心,记者随机采访几位现场人员,他们都觉得在这里处理交通事故很方便。
  环顾四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院立案保全审判等一应俱全,保险理赔窗口前人最多。对于属于无人员伤亡、无饮酒、车辆损失不超过1万元的小事故,采用手机拍照传送到智能交通控制中心进行远程解决即可。
  开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厦门下了大力气。目前,卫生、商贸、劳动、社保、物业等行业以及工业园区、商贸中心区、外来人口聚居区等特定区域,活跃着287家调解组织。近3年来,这些调解组织共受理纠纷6588件,调解成功率达99.9%。
  厦门自贸试验区挂牌后,近千家企业入驻。原来是台商多,厦门便创设涉台纠纷解决机制,如海沧区涉台纠纷调委会等,现在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厦门看得更远,正在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服务中心。6月7日,厦门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市仲裁员协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在自贸区内正式揭牌,开展服务。
  就《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的实施,6月2日,厦门市政府、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厦门海事法院等联合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27项具体措施保障条例贯彻。
  可以说,厦门已基本形成多元化纠纷调解格局,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对抗,降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下一步,厦门还要探索互联网+调解的新模式,推动在线解决矛盾纠纷。
网格治理平台互联互通
  不要孤岛似的网格化,厦门做到了。
  走进兴旺社区工作站,这里很像小型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办理计生、人社、公安、卫生、民政、劳动等相关事项。一位网格员正在为居民小柯办理生育手续。
  这位网格员告诉记者:“办理一胎生育手续,一般第二天就能收到计生部门的反馈,很快。”而小柯的生育信息,也同时进入新阳街道、海沧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
      凭着指尖滑动,兴旺社区还打通从社区到家庭的“最后100米网路”,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社区网站,向居民提供政务公告、办事指南、招工信息、门诊预约、掌上公交、智能收件、问卷调查、业主心声、你需我帮、周边生活、跳蚤市场发布等服务。这些板块设计,均提前问需于民。
      兴旺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能够做到责任清晰、信息互动、管理细致、服务贴心。社区要求网格员每天入户走访不少于2小时。
      “年纪大了出趟门不容易,网格员直接上门办理异地退休认证,很贴心。”退休后从江西来厦门养老的老郑说。
        目前,厦门社区、街道等网格化平台与各政府职能部门系统已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i厦门”平台更将200多项政务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一张网、两个平台、四级联动,把原本多头管理、人力分散、手段滞后、沟通不畅、群众办事难等问题,逐一消除。网格化微自治悄然流行。
        记者看到,海沧区依托网格化平台,对流动人口总数、输出地分布、出入时间等,能分分钟拿出区、镇(街)、村(居)三级的适时统计,并支持报表输出。这些数据的挖掘、积累、交换、整合、分析,成为社会治理决策的基础。
        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限
        贯穿整个采访过程,记者不断听到“以奖代补”说法。蔡塘社区志愿巡防队、新阳街道社会义工、公益性调解组织、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等,均是政府“以奖代补”对象,引导与激励作用明显。
        这一创新做法现已纳入地方立法。
      《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中规定:“对其他公益性调解组织按照规定给予补贴,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
      记者注意到,平安厦门建设中亮点很多,正越来越多地上升为地方立法。
      厦门注重用足用好全国人大赋予厦门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先行先试,比如,去年3月获得市人大通过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一规划不仅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还充分征求了全市每家每户的意见,最后通过市人大形成法律文件,从全国看,厦门算是率先尝试。平安建设作为美丽厦门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用好立法手段也是题中之义。
      据介绍,厦门经济特区法律援助条例、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一批涉及平安建设的法规、规章的实施,作用积极。如,厦门在全国率先出台法律援助条例,全面推行“点援制”,2010年以来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万多件。
      2009年,着眼于推动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厦门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出台,将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提升;2013年初,其修订后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发布,明确“稳评”是重要决策的刚性门槛。厦门地铁、国际马拉松赛等一些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活动均履行“稳评”程序。
      新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基础来自2005年厦门《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十年磨一剑。
      据悉,厦门还将陆续推出法治宣传教育、非经营性上网服务场所网络安全、公共交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
      这些年,包括平安建设在内,厦门获得了不少重量级荣誉,2006年起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地市”,2015年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四连冠”。詹沧洲对此感到欣慰,但同时告诉记者,“平安建设任重道远,作为政法部门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这份尽心尽力,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渐成更多厦门人的选择。
   本报厦门(福建)6月17日电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