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翻译谈邓小平:从未见过这么精彩的人

21.08.2014  17:01

中新网8月21日电 8月15日,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教授在上海社联大楼群言厅举办了主题为“邓小平时代与中国大转折——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讲座。80年代中期,张维为教授曾担任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演讲中,他从邓小平“犀利、坚定、深邃、意志如钢”的眼神谈起,回顾了邓小平会见金日成、穆加贝、罗林斯等外国领导人的经历。演讲全文如下:

张维为: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人——邓小平与中国大转折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到上海社联,到“望道讲读会”来谈谈邓小平与中国历史大转折,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对邓小平的回忆、观察和研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最近一直在播电视剧《邓小平》,有人问我这个电视剧拍的怎么样,我自己觉得演员总体上是可以的,特别是讲话、声音、用词、语音、语调都很真、很像,但是如果说有一点点遗憾的话,那就是他似乎没有邓小平的眼神,邓小平的眼神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般情况是很淡定、慈祥的老人,但你仔细观察他,特别是他讲话,哪怕一刻钟,他的眼神会给你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犀利、坚定、深邃、意志如钢。这是不能苛求的,电视剧里的演员当然是个优秀的演员,但是要有邓小平相同的经历、智力、阅历,那是不可能的。

昨天看到那一集讲的是恢复高考,我是从工厂里直接考进复旦外文系的,不容易,我当时真没想过还会有机会读大学,我在工厂里工作了三年,然后参加了77年的高考。但有一点挺好,我们从听到高考的消息到参加高考,好像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吧,没有像现在那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备战高考。但那年考上大学的都是平时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我当时在工厂里工作,厂在上海郊区,从徐家汇坐50路公交车到底。我们的厂长特别高兴,厂里去了三十多个人考,就我一个人考上了,而且还是复旦,厂长就用卡车敲锣打鼓一路把我送到家里,把喜报贴在我家弄堂口。我哥哥也在同一天收到复旦物理系的通知书,当时全家的欢快心情今天还记忆犹新。

现在我来谈谈邓小平。邓小平首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一个很本色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只有近距离接触才容易感受到。我这里讲一段经历,1987年11月我给万里副总理做翻译,当时采访万里的是美国记者、作家索尔兹伯里,他曾担任过《纽约时报》的副总编,80年代写过一本书《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他重走了长征路,采访了上百个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领和士兵,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成了当年的畅销书。他写完长征之后,还想写一本讲中国改革开放的,他想写邓小平。当时中央军委的杨尚昆支持他的写作,他想见的领导人几乎都见到了,包括胡耀邦和赵紫阳,但就是没见到邓小平,所以索尔兹伯里见到人就问邓小平。他见到万里副总理也问邓小平,万里先讲了邓小平1974年让他抓铁路,当时造反派在徐州打派仗,铁路无法正常运行,邓小平下令说你去把闹事都抓起来,一天抓一个,一年抓365个,必须确保京沪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