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已成战略问题

09.03.2015  01:23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陈悦)“中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在全国人大代表梁建勇看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问题。梁建勇觉得,要让农民有尊严、有舞台、有技能、有保障;要调整农业院校招生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梁建勇担任市委书记的福建龙岩,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下探索颇多,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龙岩模式”。梁建勇此次也就此带来相关建议。

  “现在全国各层次农业院校600多所,毕业30多万,但毕业后在基层生产一线的比例很低”,梁建勇说,他建议制定特殊的招生政策,明确农业院校的培养任务。

  在梁建勇看来,农业院校要应时而变,改革农业院校的教育模式,按产业的类型划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专业,并为农民制定弹性学制。

  他还建议应把推进农民职业化提升到战略高度来统筹,编制规划政策、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子女进城入学让职业农民能够得到足够政策扶持。

  梁建勇还期待国家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福建龙岩是著名革命老区,是农村人口“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区。他介绍说,龙岩虽然有200万农村人口,但近年来有100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谁来种地”问题同样在这个传统农业地区出现。为此,龙岩和其所在的福建省也都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他说,龙岩的培育工作包括出台文件、制定培训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培育体系,执行严格的认定管理制度,兑现区别普惠制的扶持政策六个方面进行探索。

  梁建勇举例说,在“区别普惠制的扶持政策”上,龙岩就对职业农民贷款予以担保,财政予以贴息。

  梁建勇说,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他觉得要“四有”:促进主体年轻化,让农民有尊严;促经营规模化,让农民有舞台;促进技能现代化,让农民有施展空间;促保险社会化,让职业农民有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