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经典+弹幕”背后的创新价值
6月12日,B站上线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引发广泛关注,视频评分、系列播放量、弹幕量都一骑绝尘。截至7月27日,一个多月的热度仍在持续,四部经典电视剧依然稳居B站电视剧排行榜前列。B站上线经典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缘何如此火爆?“经典+弹幕”的形式为何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启示?(7月28日《光明日报》)
弹幕,即观众发表在视频画面上的即时评论。B站作为弹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网民。弹幕以其特有的即时性、交互性和新奇性,让观看视频成为一场盛宴。弹幕的流行,不仅颠覆了传统观看视频方式,而且依托新型传播方式开始有了从“传播”到“传承”的转变。“经典+弹幕”擦出别样火花,也让人感受到其背后的创新价值。
“经典+弹幕”赋予了经典新的生机与活力。四大名著中的英雄神魔、儿女柔情以及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已经在广大学者、读者心中确立了无可撼动的地位。“经典+弹幕”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正是源于文学经典和影视经典本身的永恒魅力及其传承过程中积累的深厚群众基础。《三国演义》中性格各异的群英,《水浒传》中的兄弟情义,《红楼梦》中的爱恨情仇,《西游记》中的儿时记忆……年轻人也许小时候看不懂的情节和内涵,在弹幕的即时“点拨”下,让人有了豁然开朗的明快。正如有网友说,这些弹幕就像陪伴观看的指导师,它以“二次创作”的形式,又给经典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经典+弹幕”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娱乐狂欢。弹幕从诞生之日就具有高度的娱乐化,其内容多以搞笑、戏谑的方式加以展现。如《三国演义》中张飞的“俺也一样”,原本是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忠义淳朴的形象,描写刘关张三人的深厚情谊,却被弹幕消解了传统思维的、更加娱乐化的新内容,变成了表达自己内心无比赞同的新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大郎,该吃药了”等,都成了观剧打卡名场面,单从弹幕“厚度”就能感受到欢乐。这说明,解读经典并非只有严肃正经的角度,也可以轻松有趣,甚至可以引领潮流。
“经典+弹幕”丰富了经典传承的打开方式。近年来,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少。正如报道中列举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用历史讲文物、用文物追溯文明;李子柒、阿木爷爷等网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工艺和短视频等新形式相结合,既让人们感受到了经典和精品的强大生命力,也看到了创新形式的重要性。这其实告诉了我们,传播与传承经典,也需要开拓和探索时代化的载体和渠道。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直都在,只是打开方式有待发掘。年轻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会主动发掘并传播传统文化之美。“让年轻人自发地去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
当然,“经典+弹幕”并非尽善尽美,正如有网友表示“我是来看视频和弹幕的,不是来看骂人的”,表达了担忧和不满。完善弹幕运营机制和监管措施,也是努力方向。(台江区委文明办 付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