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沪港通的“互联互通”深意
沪港通的成功开启,不仅使两地投资者能够互相买卖股票,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互联互通”的生动实践
日前,沪港通正式开通,首个交易日运行平稳有序,投资者参与热情符合预期,其中“沪股通”130亿元人民币的单日额度,当天14时前用罄。
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既要有完备的顶层设计,又需要现实的市场需求。沪港通的顺利推出,得益于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方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而今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是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正是在中央的有力推动下,有了包括沪港通在内的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
内地和香港两地投资者对于投资对方市场的迫切需求,也不断促进沪港通从蓝图变为现实。投资讲究合理分散配置,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但长期以来内地投资者的股票投资主要是投向A股市场这个篮子;内地经济蓬勃发展,香港市场上的投资者倾慕已久,可囿于制度缺失,只能在场外驻足观望。虽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等措施开了口子,但与投资者的现实需求仍相去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现实需求的沪港通,可谓应运而生。
沪港通为投资者带来便利,也将深刻改变内地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交易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比如,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有很多值得内地投资者借鉴之处。
作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沪港通的成功开启,不仅使两地投资者能够互相买卖股票,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探路、试水的角色作用。沪港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和结算,属于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投资,有助于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程度,从而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点”。
对于沪港通运行初期的平稳,在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看来,沪港通如同“煲汤”,要慢慢来。这种态度道出了沪港通背后的深意,即着眼于互联互通的长期制度安排,实现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发展。不久前结束的北京APEC会议,奏响了互联互通的时代强音。沪港通仅仅是加强金融领域互联互通的开始,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制度层面推进互联互通,而非简单的资金搬运工。对投资者来说,一样需要具备风险意识、理性参与投资,才可能赢得财富。
为顺利推出沪港通,两地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内地和香港累计约1.5万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这项工作,可见互联互通的庞杂与精细。香港市场水深流急,内地市场新兴转轨,沪港通要平稳发展,互联互通要继续推进,需要两地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更加紧密的合作。只有精心呵护,沪港通才能成为联通沪港的通衢大道,迎来资本市场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