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诺奖效应:获奖者旧居变景区 名字成商标

13.10.2015  11:28
10月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新网10月13日电(宋宇晟) 莫言之后,又一位中国人获得了诺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虽然获奖已经是一星期之前的事情了,但对于屠呦呦来说,或许只是个开始。这一点从2012年莫言获奖之后的情形已经可以看出。而通过两个中国人 在获诺奖后生活的变化,我们似乎还能发现一些固定的“套路”。除了接受祝贺外,他们还经历了很多其他的事,比如旧居变景区,书信、手稿被拍卖,名字变成商 标等等。

  对此,屠呦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从我获奖之后,事情太多了,我们家的电话就没有停过,我和我丈夫八十多岁了,我们根本关注不过来。

图为民众在屠呦呦旧居拍照留念。

   旧居:为避免莫言旧居的前车之鉴,屠呦呦旧居加强安保

  距离屠呦呦获诺奖仅仅一个晚上之后,屠呦呦在宁波的旧居姚宅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了,不少宁波市民带着家中的小孩前来参观。其中,就有市民表 示,自己是特地带孩子来的,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沾沾喜气。而据《钱江晚报》报道,在获诺奖前,姚宅曾无人问津,以至于转手到了开发商的手里。

资料图:莫言在其山东旧居。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和屠呦呦旧居前想“沾沾喜气”的宁波市民相似,也有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前去参观莫言旧居,不过 他们“临走时要从园子里拔个萝卜给孩子吃,说是吃了能沾上文气日后也能得奖”。莫言的二哥管谟欣曾说,他可以理解这种心情,就默许参观者拔萝卜了。可没几 天,萝卜都拔光了,于是种的豆类成了参观者临走捎的纪念品。很快,豆类也不见了。

  管谟欣说:“最后有人临走就用塑料袋从园子里装土,说要回家冲水给孩子喝,喝了莫言院子里的土,子女肚子里就满腹文章,日后必成大器。还有的临 走拿块石头、瓦片作纪念,于是西院墙的底基石头被抠了个洞。”迫不得已,当地政府成立了莫言旧居服务办公室,防止莫言旧居的砖瓦被破坏。

  因为有了莫言旧居的前车之鉴,在屠呦呦获诺奖后,管理其旧居姚宅的物业公司加强了保安力量,要求保安24小时巡逻。

  目前,这座走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民国老建筑是一座待售的商品房,售价1.5亿。而该建筑今后是作为名人旧居被列入文保点,还是商业开发,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