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文明之风带给家乡

26.02.2015  11:35

  春节,城里空了,乡下满了。商店爆满,发屋爆满,农贸市场水泄不通,道路车水马龙……

  今年回老家过年,一个新气象让笔者感受颇深。往年回家路上,车子被堵得慌。喇叭声此起彼伏,谁也不让谁,乱作一团。今年城里回乡的车辆没少,虽然走得慢,但总算是井然有序,彼此相互礼让,守规矩。停车也不像往年那样横七竖八的,影响他人。

  往年,一些城里人回到乡下老家后,由于乡下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够规范,便觉得一切都可以放松一下,行为随性,不守规矩了。这种意识要不得。不可否认,城乡之间存在着文明建设的差距。但我们不能把乡下当成可以任性的地方。正因为城乡存在差距,我们更应该守规矩,讲文明。在外接受过文明熏陶的人们,应把文明之风带给家乡,为老家的乡风文明建设做点事。

  首先,要把文明行为带回去。行为可以相互影响。在城里工作的人回到家乡后,家乡人把你当文明人,高看一等,您的行为自然就有影响。但是,城里一些人一回老家,马上“入乡随俗”,把自己变成“”人。垃圾乱丢了,痰也随地吐了,有的甚至参与赌博、迷信等活动,等等。也许你对这些行为并不在意,可别人却很在意。如此,你的行为也许就起到“寸烟绁突,改灰千室”的不良效果。也许有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显得亲切。其实不然,“入乡随俗”讲究的是尊重民俗,而不是俗气。只有秉持文明行为,才显得对乡亲们的尊重,带给他们幸福,从而带动乡风文明。过去,在笔者老家,每年都有许多回乡的城里人大放烟花爆竹,放得越响、时间越长,越觉得有气派,既浪费又不安全,还影响环境。今年,回乡的人放烟花爆竹少了,村里安静多了,村民也好睡了。村里的环境不脏了,空气也好了。村里的一位老人对笔者说,还是这样好。

  其次,要把文明观念带回去。文明的观念能够给村民带来健康的精神生活,否则就会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各种精神需求也增多了,但他们往往因观念跟不上,使得一些行为走样变形,不符文明的发展要求。就拿民俗活动来说,乡村的一些春节民俗活动往往带有许多迷信色彩,活动经费以迷信的名义摊派到各家各户,增加群众负担,劳民伤财。对此,我们要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迷信与民俗的区别,活动要既能体现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在传统民俗活动中,传承美德,品味文化的魅力。

  还有许多落后的观念需要引导。比如一些人认为,能赚到钱就是本事;能吃就是健康;婚丧喜事有排场才有面子。因此,要让他们知道大吃大喝对健康并没有好处;要告诉他们要节约不要浪费,让他们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如此等等。

  再者,要把文明信息带回去。在外闯荡的乡亲见识广,掌握的信息丰富。虽然眼下是信息社会,农村信息也比从前发达,但毕竟还有差距。再说,人与人之间近距离传播信息,效果更好。我们要带给乡亲们党和政府富民惠民及有关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带给乡亲“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图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把外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好人好事等信息传送给他们,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更好地建设美丽的家园服务。

  也许我们回家乡的次数不多,但如果我们能珍惜每次回家乡的机会,把文明之风带回家,相信对促进家乡“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福建日报 刘见闻)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