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卷侧重传统文化 数学题引“哀号”

08.06.2014  10:08

  昨日,北京八中,一位走出考场的女生寻找在外等候的家长。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今年是北京市高考改革首年。昨日语文和数学考完后,考生普遍反映语文“不太难”,数学则难度较高。

其中语文尽管出现了对联、微作文等新内容,考生们却因有过练习未感生疏。而原本占8分的名句默写,今年削减为3分的填空,让考生略感意外。

文理科的数学卷今年改革并不大,但文科部分题型顺序的改变,和理科出题形式的灵活,有专家预估,“平均分会有下降”。

语文

默写分值减少 微作文三选一

考前还看了诗歌背诵,感觉都白看了。”昨日11时30分许,刚刚走出考场的一名考生回忆,往年“五题选四”的诗歌名句默写今年没有,默写类题目只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道填空题中出现,占3分。而往年,名句默写部分的分值有8分。

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组赵莲峰老师认为,这恰好体现出今年语文题目的一大特点——题型设置新颖灵活,加强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察。因为这篇文言文阅读虽然出自《偃虹堤记》,却勾连出其“姊妹篇”《岳阳楼记》的内容,能考验出学生的潜在阅读量。

此外,今年语文卷首次出现了对联题和10分的微作文。对联题出现在语文基础题目部分,作为材料出现,除了要求选择下句,还涉及了对联文学常识等内容。

微作文是在“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语文学习的体会”、“对家长送考现象进行评论”、“纪念自己的18岁”之间“三选一”,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这三题分别倾向于用议论、记叙、抒情三种文体。“一名考生认为,150个字的题目难度不大,她选取了更擅长的议论文,回答了“对家长陪考看法”一题。

■ 分析

对传统文化的侧重前所未有

今年的语文试卷,对传统文化的侧重前所未有。”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组赵莲峰老师介绍,从卷面看,语文基础部分的七道题全都指向传统文化和语言使用,考查点包括对联、熟语,语言应用等。

同时,大阅读选择的文段《废墟之美》中,设置了关于圆明园是否要复建的题目,也是出自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而以“北京老规矩”为主题的大作文,更是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孩子的不同观点都能找到契合点。”赵莲峰老师说,学生可以就老规矩谈老规矩,或者从老规矩出发谈传统文化。

尽管涉及传统文化的题目大量出现,赵莲峰却认为这份试卷并不出人意料。

没有让学生无从下手的题目。”她介绍,之前的模拟考试和考试大纲都强调过传统文化内容,高考语文卷子中,并没有出现学生没见过、或会造成审题困难的题目,“考题比较平易近人,但又新颖灵活、很有亮点。

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分差缩小,因为“不同层次的孩子,能有不同层次的作答和成绩。”赵莲峰以写作和阅读题举例,“题目是有层级的。试题虽然不会给考生审题造成障碍,却也不是简单的读懂就能拿高分。

考生声音

题目不难,答完还有15分钟时间检查。新增的微作文不难,150个字也不会花太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