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诗山鹏峰村八寸蓑衣走俏台湾 牵起两岸乡愁
八寸蓑衣,牵起两岸乡愁
陈奕培蹲在庭院里制作蓑衣。
3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林剑波 通讯员 黄瑜鹏 陈鑫炜 文/图)在南安市诗山镇鹏峰村,有四五位民间老艺人坚守着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作品受到了海内外顾客的欢迎,并走进了台湾百姓的家
坚守:六旬老艺人的执着
选棕、梳棕、洗棕、甩棕、绞绳、搓绳……18日,午后,65岁的陈奕培蹲在庭院里,一双粗糙的大手在棕片间来回跳跃,认真赶制着一件成人蓑衣。
“编蓑衣可不是件易事,一件蓑衣要花上十几道工序、三四十个钟头,不仅考验手艺,还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1951年出生的陈奕培,11岁就跟着父亲学编蓑衣。陈氏蓑衣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陈奕培是第六代传承人,他编织的蓑衣不下5000件。
在陈氏古厝里,随处可见成品和半成品蓑衣、斗笠,宛如一个小型蓑衣博物馆。老陈的蓑衣一般用棕片缝成,分为上衣和下裙两部分,与斗笠配合使用。完成一件蓑衣,大概需要两天半的时间。
二三十年前,蓑衣还是农村家家户户的必需品。“那时,我们做的蓑衣很吃香,因为棕毛做的蓑衣特别耐用,不怕风吹雨淋。”陈奕培回忆道。
“如今蓑衣编织工艺正面临失传的风险,能熟练掌握这门手艺的师傅,村子里就剩下四五个,且都在60岁以上。”鹏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洪怀真告诉记者,缝蓑衣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老艺人们难免腰酸腿疼,但他们依然坚持着。
生机:8寸蓑衣走俏台湾
“这蓑衣这么小,真是讨人喜爱!”记者采访期间,偶遇几位回乡寻根的新加坡华侨,他们对陈奕培现场编织的8寸蓑衣啧啧称奇。
“只有8寸长,25厘米大小,挂在家里有辟邪、吉祥的意义呢!”陈奕培停下手中的活,笑着向几位侨胞介绍道。原来,在闽南旧风俗里,人们在搬新家、开新店时,有将蓑衣挂在大厅墙壁上辟邪的习俗。其实,这种“迷你蓑衣”看似简单,但做一件也要一天的时间,使用的工具、工序、工艺都和正常尺寸一样。
陈奕培的二弟陈奕成,也是陈氏蓑衣的传承人之一。“8寸蓑衣在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区非常受欢迎,我们每年都收到不少订单。”陈奕成告诉记者,台北有蓑衣工艺品一条街,他们编织的8寸蓑衣就在那里销售。
其实,编织8寸蓑衣的点子,正源于一位台胞的启发。10多年前,一位洪姓台胞回南安祭祖,听说鹏峰村出产蓑衣,遂来到陈奕培家中拜会,谁曾想他只看了一眼,就当下拍板买了几千件,并嘱咐陈奕培按照三分之一比例编织。“这些小蓑衣做什么用?”刚开始陈奕培也犯嘀咕。后来,他才了解到,原来当时不少闽籍台湾乡亲思乡心切,就把对福建祖籍地的挂念寄托在了蓑衣上,因此小蓑衣在台湾很畅销。
从此以后,陈氏兄弟便开始编织8寸蓑衣。如今,兄弟俩每年销往台湾的8寸蓑衣超过300件,此外每年还有上百件8寸蓑衣被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侨胞买走,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