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立慢病基层首诊制度 95%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就诊
人民网厦门8月30日电 (记者赵敬菡)记者今日在厦门医改进展媒体沟通会上了解到,目前,厦门市的慢性病基层首诊制度基本建立。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就诊高达95.7%,服务满意率达到91.3%。
据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介绍,厦门市以“慢病先行,三师共管”分级诊疗为突破口,有力地撬动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目前,厦门市慢性病基层首诊制度已基本建立。2015年基层诊疗服务量提升43.67%,2016年1-6月同比提升了54.60%。根据对2.5万例患者就诊跟踪统计分析,糖尿病人在基层的就诊率从40.7%上升到78.1%,高血压病人从72.6%提高到95.7%,并带动了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胃肠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痛风及肿瘤康复等多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现实诊疗和健康管理。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由于全预约诊疗服务和分级诊疗的实施,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可及性显著提高。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量开始下降(2015年较前年下降6.02%,2016年1-6月同比下降7.82%),就诊压力缓解,等待时间从40分钟下降至10分钟以内。
据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全市患者在基层就诊均次费用较大医院可节省近47%(2016年上半年大医院次均费用190元,社区医院次均费用101元)。抽样调查显示,实行三师共管后,糖尿病入网病人的次均医疗费用从原来的239.96下降至现在的174.00元,节约了65.96元。高血压入网病人的次均医疗费费用从原来的199.01下降至现在的125.39元,节约了73.62元。群众在基层就诊更为方便,服务满意率高达91.3%。
所谓三师共管,即由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组成的“三师共管”团队服务模式。专科医师负责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并带教、指导基层的全科医师;全科医师负责落实、执行治疗方案,进行病情日常监测和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师则侧重于健康教育和患者的行为干预。杨叔禹认为,“三师共管”不仅形成“医防融合、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而且“上下联动”较好解决了患者的信任度问题。
对多个社区效果追踪调查显示,经过6个月强化管理干预,慢病患者的指标监测、遵医嘱服药、自我护理、早期症状识别等能力都有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糖尿病为例,通过入网强化管理病人健康干预效果评价的抽样调查显示:入网前后空腹血糖控制率从13. 4%提高到57. 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从17.3%提高到64. 8%。病人病情控制情况良好,对基层诊疗信任感明显增强,有获得感。
截止2016年6月,全市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师共管”常规管理高血压病人19.9万人,规范管理率61.3%,控制达标率51.7%;管理糖尿病病人8.2万,规范管理率60.5%,控制达标率44.0%。较三师共管前规范管理率和控制达标率均提升了20%以上。规范管理率和控制达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