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避免国企沦为个别高管的“自留地”

04.07.2014  17:27

  根据中纪委公布的案件查处信息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系统因各类违纪而“落马”的高管已超过50人,其中,今年以来已达到40人。国企反腐呈现“高压态势”。

  今年以来,中纪委网站公布国企负责人违纪案件频次加密,尤其是3月份以来,先后已有36人因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接受调查或被开除党籍公职。在此之前,中纪委每个月公布国企负责人违纪案件数量大多在一到两件。

  一些国企的腐败程度,令人触目惊心,且呈现出窝案、串案等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形同虚设,一些预防腐败的监督制衡机制“弱不禁风”,使得不少高管大权专横、为所欲为。缺乏监督的垄断性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我们需要反复强调的是,国企是“人民的企业”!国企反腐,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关乎反腐败斗争的成败,更是在坚决捍卫人民的利益!必须使“人民的企业”更加纯净、健康。其路径,就是把国企高管的权力严密地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他们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红利回馈人民!

  ——吴杭民

  国企反腐,看上去是部分国企高管责权利不对等,掌握过多权力和资源,导致权力滥用利益寻租。而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国企反腐需要“改革再出发”,需要进一步厘清国企的市场经济主体身份,让国企按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方法参与竞争。

  未来国企改革的重点,一是简政放权,让国企能以独立之身份去找市场,而不是习惯于找市长。二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也应有全面的突破。国企特殊身份的破除还体现在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国企不必再以上级的要求作为企业的经营指导,未来国企要以改革的思维增强动力,以市场的思维增强企业活力,以更为明晰的法人代表制度、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员工权益保障制度,来形成有效的外部推动和内部约束,避免国企“非国”“非企”,沦为个别高管的“自留地”和“后花园”。

  ——毕舸

  国企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绝非净土一片,国企反腐工作将是一场长久的、持续的战斗。

  国企是国家和全体国民的资产,容不得国企高管从中自肥。此外,国企腐败分子也是寄生在国企身上的一个个毒瘤,必须坚决果断实施手术予以清除。希望有关部门针对国企腐败高发这一严峻形势,对隐藏的腐败分子深挖细查,坚决打赢国企反腐的漂亮胜仗。让那些肆意侵吞国家财产的腐败分子,付出沉重的代价。

  ——唐卫毅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