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张曙光案中院士评选问题待解
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 师 张曙光,日前在北京市二中院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 二年执行。张曙光在庭审中曾表示,多笔受贿与参评院士有关。经庭审查证,相关人员证实,张曙光以参评中科院院士为由,实际收受1600万元,一部分交给妹夫保存,另一部分由他本人和情妇使用。
众所周知,东窗事发前,张曙光曾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失败,他曾在法庭供述,受贿的钱财除了用于日常消费、包养情人,还用来包装自己,参选
院士。这就给公众留下了想象空间:学界最高荣誉称号是否真能花钱买?以千万元计的赃款究竟都花在谁身上?
赃款去哪儿了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原来并未用来收买院士。这一结果,不仅让整个院士群体长吁了口气,旋涡中的中科院也如释重负。“张曙光的事情,很多院士生气,我也生气。”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曾对记者透露,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不同场合多次谈起此事,希望此案能查清楚。
然而,有关赃款去向的答案却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在角逐我国学术界最高荣誉称号中科院院士的评选中,之前没有任何学术专著和理论成果的张曙光,仅靠2007年一口气发表的两本专著和5篇论文,就把众多院士给忽悠了:两次参评,一次差7票,一次仅差1票。这不禁令人怀疑,这批专著
和论文到底质量有多高,能入得了众多院士的法眼?
实际上,早在张曙光在参评院士时,就有原铁道部工作人员向中科院举报,称张曙光两本专著为代笔之作。代笔之事,后来被媒体调查证实。既然如此,对张曙光的调查,除了受贿,也应该包括他有没有用赃款请人捉刀。忖度常理,为人捉刀,不可能免费劳动,张曙光耗费了多少钱财?由于张曙光身居高位,即便不直接破费,也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或慷单位之慨,以达到权力 自肥的 目 的。无论哪种情况,都须彻查。此外,张曙光承认,对于这1600万元,他打算当选院士后送点礼品或营养品。这又留下了一连串悬念:给谁送礼?礼品价值几何?是否涉嫌行贿?当然,由于只
是打算,并不能论罪,但在其心中恐怕有不少受礼人选吧?
虽然法庭认定张曙光没拉票也没送礼,但在院士评选中,公关、拉票和送礼现象是存在的。中科院院士邹承鲁也说过:“有些院士,说得不客气些,没这个水平却被选上了,原因就是做了幕后活动。”
在今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央领导指出,我国院士制度存在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时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所谓“非学术因素干扰”绝非虚言,这正是院士制度改革的原因。张曙光并不具备过硬的学术能力,参选乃至差点当选院士,属于不折不扣的丑闻,反思张曙光这一个案,上升到对院士制度改革的命题上,才更有现实价值。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