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外贸增长主打技术与市场互补牌

07.06.2016  19:44
  

  央广网北京6月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7日)上午,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介绍了今年以来商务部在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方面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今年1—4月,欧盟对华投资大幅增长的原因,还有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别是开展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相关情况。经济之声记者唐婧就现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在今天上午商务部召开的发布会上,谈及今年以来商务部在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方面的举措时,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商务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有三方面举措:第一,在补短板上下功夫,着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在降成本上下功夫,着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第三,在规范秩序上下功夫,着力建设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在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取得的成效方面,孙继文给出的一组数据,他说,今年一季度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4.7%,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内贸流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型商业模式和物流技术均以普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对于欧盟对华投资大幅增长的问题,孙继文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国和欧洲经济的互补性强、合作基础牢固,反映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和投资环境的信心。他介绍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质量方面出现积极变化,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7%,在主要大国中名列前茅。前四个月,新的增长动力也在不断涌现,联合国贸发会议不久前调查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继续位列最具前景的投资目的地国首位,随着深入推进改革、积极扩大开放,中国将继续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下一步,商务部也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努力为各国投资者营造更加开放、透明、便利的投资环境。

  在谈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别是开展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相关情况时,孙继文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2016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10个城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次试点充分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各地服务贸易已有的基础和地方特色,在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举措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探索、总结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经过内贸方面的努力,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先进商业模式和物流技术日益普及,改善了人民生活。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内贸关键在规范流通秩序。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副主任王水平就此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王水平:“流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这是汪洋副总理在去年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上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学界都认可的。这几年商务部在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2015年8月,国务院发了国发〔2015〕49号文,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抓住了流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是一个长效机制问题。2015年8月,商务部启动了国内外流通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其中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试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阶段性成。另外,在食品流通安全方面,肉类、蔬菜、中药材、酒类等的追溯体系也正在不断推进。据最新消息,现在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启动一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试点,这个试点将比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更加关注营商环境的建设问题。

  在补短板方面商务部也下了很大功夫。在2014年、2015年,商务部和财政部先后都在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的推进工作,投资近百亿,在全国20多个省份,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流通设施的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降低流通成本方面,我们国家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一直饱受垢病,和国外有很大差距。为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国务院、商务部也先后发了多个文件,比如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商务部出台的落实“互联网+流通”的行动计划,其目的就在于鼓励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冷链物流这些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发展,以现代技术来促进流通成本的降低,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今年以来,欧盟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前4个月,欧盟28国在华新设企业555家,同比增长5.1%,实际投入外资221亿元人民币,增长42%,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增资的大项目增多。充分说明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牢固。另外,今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10个城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这次试点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服务贸易创新推动将经济转型升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就此做评:外贸增长主打技术与市场互补牌。

  桑百川:欧盟对华投资高速增长,凸显出欧盟与中国经济优势互补的现象。中国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会,欧盟利用自身在制造领域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加大对华投资的力度,也反映出中欧之间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良好,投资的机遇明显增多。

  欧盟在对华投资中,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飞机零部件、集成电路、芯片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同时也涉及到新的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大型投资。欧盟与中国投资关系的深化,对于推动两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前4个月出现了显著的增长态势,这得益于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的创新是在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之上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简化服务贸易的手续、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新举措。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张,我们传统的出口优势,比如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业取得了稳健增长;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如通讯、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领域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的外贸竞争优势在增强,依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的创新,承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的主体多元化、品牌在提升,增加值在增加,服务贸易在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