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央车改“交卷” 地方还会远吗?

06.01.2015  11:49

  根据安排,去年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接管的公车改革要基本完成。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多个中央部委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务交通补贴已从上个月起开始发放。根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2015年1月4日,京华时报)

  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车补”按时发放,让我们看到车改在中央层面拥有了良好开端。中央层面率先垂范,让地方有了可以学习的榜样和可以借鉴的经验,这点是值得大家点赞的。

  要说地方车改为何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我认为这也是受制于特定原因的。一是车辆处置与人员安置难以一步到位,仍需费用支持;二是有些试点地方车补高于国家标准,要降低额度着实不易。由此看来,地方车改不同于中央车改,难度远远大于中央车改,这也是地方车改的“落地”要落后于中央整整一年的重要原因。

  改革,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与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逐步消除矛盾,促进发展。困难在所难免,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阵痛就讳疾忌医。比如对司机的安置,就面临着不少困难:倘若不能将其妥善安置,就不能保证公车改革的平稳推进。

  况且,我国广大基层干部数量众多,并且对于基层车改翘首以盼。人员安置费用与公车购置、运行维护费用不能仅凭孰多孰少来定论。公车在某些地方,不幸的沦为了领导干部的私人座驾,公车变私人专车,而一般工作人员难以享受到公车的便利。“车补”不仅对于乡镇一般干部是雪中送炭,而且对于祛除特权之风也有积极意义。

  总之,中央层面如期兑现“车补”,露出了车改进程的黎明曙光,借着这微亮的曙光,能否照亮我国各地方车改的灿烂之路?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将中央方针政策与地区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细致、可行的规范,才能保证在2015年底前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