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良操行档案”让“官德尺”硬起来

10.12.2014  12:04

  怎样整治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浮拖”现象?达州建立一个“干部不良操行档案”,规定对干部对事扯皮、对人不实、不孝敬父母、邻里关系紧张、违反社会公德等不良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全面、立体的干部“透视”机制。(12月8日华西都市报《整治“庸懒散浮拖” 建立干部不良操行档案》)

  人无信不立,党无信不兴。德行修养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本、执政之基和为官之道,是衡量其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选人用人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并要求不断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然而,由于德属于人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具有内在性、复杂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成为坚持用人标准面临的一大难题。

  考察干部的德,往往很难通过一人一事去评定,除了考察 “工作圈”外,还要重点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识别,这就需要加强对八小时外的监督,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去辩证分析、综合鉴定,全面掌握其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

  达州在建立“干部不良操行档案”的同时,探索制定《干部日常工作情况纪实管理办法》和《市管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纪实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市管干部在“八小时内”用一事一记、一日多记的办法,将每天的出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参加公务接待、“八小时外”个人休闲娱乐情况如实写入《纪实手册》,通过非正规场合、八小时以外、小范围团体、社区居住地等渠道和方式,了解干部的日常表现,逐步改变以往对“”的测评简单笼统的模糊评价,实现将干部在工作、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德行表现细化、量化、打分,使“”的考核可比较、易衡量,真正让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监督不断档,作风建设不打烊,填补了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在干部日常监管中的空挡。

  “干部不良操行档案”,将干部监督管理从“八小时”延伸到“全天候”,能及早发现干部的不良苗头,有助于矫正一些干部的不良品行,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止干部品行下滑和操守质变的防范作用。同时,干部只要出现对事扯皮、对人不实、不孝敬父母、违反社会公德等不良行为,就会被记录在案,影响提拔任用,这就从晋升机制上设置了“硬杠杠”,让“官德尺”硬起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珍惜“从政信用”,杜绝“不良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