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瑜率访问团今日来厦 厦门高雄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26.03.2019  12:50
韩国瑜率访问团今日来厦 厦门高雄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 新浪
韩国瑜率访问团今日来厦 厦门高雄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2019年3月12日,装满台湾水果的集装箱货柜,从高雄抵达厦门同益码头。(本报记者 郑晓东 摄)

  2008年12月15日,厦门海天码头,“盛达2”两岸海运直航货轮驶离厦门港,前往高雄港。(本报资料图/陈立新  摄)

  台湾高雄市市长韩国瑜率领的经贸访问团,今日将来厦门。

  厦门与高雄,隔海相望,历史渊源深厚。91岁的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说,“厦门人开发建设了厦门,也参与开发建设了高雄,厦门与高雄,是一个国家的两个姐妹城市,没有任何理由阻止她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在两岸交流交往历程中,厦门高雄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两个节点,往来热络、合作频繁、前景可期。

  与高雄的常来常往,是厦门对台交流合作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大陆对台最前沿、对台工作的“桥头堡”,自两岸破冰以来,厦门便不断先行先试,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全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造了许多第一。如今,这里已成为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本报记者 詹 文

   关键词

   同根

   同源

   许多高雄乡亲先祖

   当年是从厦门去台湾

  “高雄从一片荒芜之地,发展成今天的国际港口城市,这300多年的开发历史,和厦门渡台先民披荆斩棘、胼手胝足的创业历程是分不开的。”洪卜仁翻开一叠厚厚史料,他说,早在十七世纪初,高雄还是蛮荒之地,后来在历史上,厦门沿海一带出现了三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高潮,数十万厦门同安的先民从刘五店、澳头等港湾跨海到高雄一带垦荒。

  第一次是郑芝龙组织的渡台开发大军,“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成千上万的厦门沿海先民渡船前往,主要垦殖高雄一带。第二次是郑成功、郑经父子经营台湾期间,实行屯垦制度,在高雄一带设立万年县,很多跟随郑成功跨海作战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厦门籍官兵,举族举家迁移台湾垦荒种植,当时福建沿海投奔郑成功、迁台人数达20多万人。第三次是清朝时期,台湾已纳入大清版图,两岸祥和的关系促进了闽台交往,推动了闽南沿海人民的一波渡台高潮。

  洪卜仁査阅了闽台两岸相关族谱,他说,明清时期同安有68个姓氏移居台湾,从中可以寻找到清代同安(厦门)各姓氏移居高雄的开基祖。据1926年日本做的“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表”显示,当时台湾在籍汉族人口有331万多人,祖籍厦门同安的有55万多人,也就是说,当时在台湾,每7个汉族人口中就有1个人祖籍是厦门;其中,高雄有8万多人祖籍厦门。

  “厦门先人渡海开垦高雄时,也带去了祖籍地的风俗习惯,高雄的建筑风格、民间节日、婚丧喜庆、人际交往等各种乡土民情、风俗习惯,都是沿袭祖籍地闽南一带的风俗。”洪卜仁说,人去高雄,就像在厦门一样亲切。

   关键词

   往来

   热络

   厦门高雄合作频繁

   成两岸交往重要节点

  许多在厦高雄籍台胞,和洪卜仁有同样感受:人在厦门,就像在高雄一样亲切。在厦门生活已有13年的台胞陈彦良,便来自高雄,初见厦门筼筜湖,他惊叹:“这里和生我养我的高雄爱河太像了。”如今,陈彦良在厦门收获了爱情、家庭和事业,和大陆妻子一起在筼筜湖畔经营古柏咖啡馆,并把咖啡馆作为台胞联谊驿站,帮助新来的台胞融入大陆生活。

  作为台湾基层民众的重要祖籍地,厦门现存大量涉台宗亲“家庙”“宗祠”“祖庙”,如“江夏堂”(黄氏)、“杨氏宗祠”(杨氏)等共17处,每年来厦寻根谒祖、走亲访友的台湾南部地区基层民众络绎于途。

  热络的,不仅是民间往来。纵观两岸交流交往历程,厦门与高雄,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节点。

  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轮由厦门港起航,驶往高雄港。几天后,台湾立荣海运公司“立顺”轮从高雄港驶往厦门港。两岸开通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航线,结束两岸间48年无商船往来的历史。

  2008年12月15日,“盛达2”轮从厦门驶向高雄港,两岸“三通”厦门航点直航序幕正式拉开。直航航线不用绕行香港等地中转,截弯取直,厦门到高雄的航运时间从33小时缩短到8小时。厦门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谢苍发依然记得当时在厦台商的激动之情:“我们都在那边鼓掌,欢天喜地。

  如今,厦门高雄两地经贸、港口合作频繁。厦门港到台湾的两岸集装箱航线有6条,其中有5条挂靠高雄港,另外还有20条集装箱航线同时经过厦门和高雄,两港之间集装箱业务往来密切,码头和航运物流业交流频繁,在海峡两岸双星闪耀。

  去年,高雄港运往大陆的台湾水果约5.5万吨、台湾水产品12.9万吨,均占台湾输大陆总量的90%以上,这其中,运往厦门口岸的台湾水果就达4.4万吨,水产品5.9万吨,分别占80%和46%。厦门去年从台湾进口的水产品中,高雄远洋捕捞的鱿鱼、秋刀鱼所占比重达58.9%,价值约2.6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

   黄金通道

   人流 物流 钱潮

   在厦台之间涌动

  厦门港与高雄港的常来常往,是厦门对台交流合作历程中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探索尝试,厦门港已是对台航运形式最丰富、实践时间最长的港口,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厦门特色的对台航运模式。

  厦金直航航线、厦台客货滚装航线、厦台直航货运航线,“三通”以来,客货量保持稳步增长,厦门已成为两岸人员往来最便捷、台胞出入境人数最多的黄金通道。截至去年底,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累计达1787万人次,占两岸“小三通”的90%;厦门口岸出入境台胞2078万人次,占两岸直接往来人数近1/4,同样居大陆口岸首位。

  人流、物流、钱潮,在厦台之间涌动。台商投资厦门始于1983年,随后台商来厦投资发展迅速,国务院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先后有一批台湾知名企业落户区内,台商在厦门投资更为活跃,厦门成为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随着大陆市场进一步开放,两岸贸易关系更趋密切,厦门对台贸易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台湾是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六大出口市场。从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水果、食品、酒类、图书、大米等稳居大陆第一,厦门口岸台湾食品进口货物批次占大陆进口台湾食品总批次50%以上,进口台湾水果占八成。

  截至去年10月,厦门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763个,台湾百大企业有20多家在厦门投资落地,台企工业产值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全市台资企业3000多家,其中有4家年产值超百亿元。

  厦门对台旅游龙头作用更加凸显。厦门率先成为福建居民赴金马澎旅游试点,设立大陆首家台资旅行社,海峡双向旅游热点口岸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台湾地区11个县市和台湾观光旅游总会等16个民间协会在厦门设立旅游代表处,数量居大陆之首。

   关键词

   温馨家园

   12万台胞常住厦门

   新老台商不断接力

  老一代台商陈信仲,当年拿着一瓶海沧温泉水到新加坡化验,发现水质非常好,于是来到厦门开荒拓野,建起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并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渐渐地,陈信仲将接力棒交给儿子陈冠羽,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在厦台商的工作中。台商二代林怡萱,也接过父亲在厦门的养猪场经营权交接棒,开始了这家20年老台企的转型升级。这是新老台商在厦门不断接力的一个个侧影。

  一代代台商看到两岸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浩荡潮流,在厦门接力展开宏大商业抱负,助推两岸经济共同前行。作为两岸交往的第一站,厦门始终以先行先试的姿态拥抱前来的台商,承接台湾一波又一波的产业转移,创造了许多第一。

  随着惠台政策的不断深化,看着两岸势不可挡的融合大局,对岸台青也掀起“西进潮”,来厦扬帆圆梦,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一代跨过海峡,循着父辈祖辈的脚步而来,在这里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厦门敞开胸怀拥抱一拨拨前来的台湾青年,从场所、资金、住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们在厦就业创业,让他们“家在厦门、拼在厦门、乐在厦门”。目前,各青创基地累计入驻各类台湾青年创业团队及企业达500个,在厦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超3200人,全市服务台青各项工作走在大陆城市前列。

  目前,约12万台胞常住厦门,厦门已成为台胞在大陆投资创业和学习生活的热土,成为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