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一个稳稳的幸福
开栏的话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的征程上,人民法院充分彰显使命担当、为民情怀,以积极主动的作为,坚决扛起挂钩帮扶的政治责任,同时立足司法职能,强化诉源治理,升级诉讼服务,拓展便民空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从即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用一线的报道诠释全国法院系统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共建家园的坚定信心、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在宁德中院的牵头帮扶下,村里思源水库主题公园很快就要建好了。大家想了很多年,也盼了很多年的红色旅游产业终于有了眉目。”2020年6月18日,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乡毛家坪村支部书记陈欲平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对前来调研挂钩帮扶的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们细数这些年村里的点滴变化。
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如今,曾经的“老、少、边、岛、贫”地区旧貌换新颜,全市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摘帽”。
纠纷在前端化解,让发展“走得顺”
“不要着急,我马上到!”放下镇干部打来的“求助”电话,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诉非联动中心负责人谢梁驱车20多公里,马不停蹄赶到了三都镇司法所。费了很大工夫,才把雇主黄朝辉(化名)和工人王海(化名)拉坐在了一起。
宁德向海而生,养殖是当地人重要的致富产业。
黄朝辉作为龙须菜养殖户,雇用王海参与养殖。2019年7月,在加工龙须菜时,王海不慎受伤,导致右手手臂及无名指多处骨折。为了赔偿款,双方争论不休。
此前村委会、镇综治办、司法所也有过多次调解,但换了多套方案依然谈不拢。几次调解相继“卡壳”,让王海不愿再继续。就在谢梁赶到前,王海正带着一家老小在镇政府吵嚷,要求解决纠纷。
实际上,在渔排户户相邻的“海上乡村”,这样的意外和纠纷并不鲜见。如何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及早化解矛盾纠纷?2019年,蕉城区建立起由法院与公安、边防、海事等部门以及沿海乡镇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新实践。
这次,这套机制再度运转起来,在诉前矛盾加剧之前,法官及时参与了进来。
“现在谈赔偿都这么困难,真要达成了调解,后面老黄不认账怎么办?”调解刚开始,王海抵触情绪很浓。
谢梁敏锐捕捉到“不认账”三个字背后的担忧,立刻趁热打铁说道:“这你放心,我们可以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调解协议由我们法院来裁定确认,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他最后不认账的话,你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王海一思量,平静了不少。经过谢梁几番调解,双方各做了退让,最终确定了8.7万元的赔偿金额,不久款项也如约打到了王海账户上。
让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宁德在实践。近年来,宁德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法庭、金牌调解室等的作用,与各部门、各行业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强化纠纷源头治理,避免小纠纷演变为大官司,增加当事人诉累,甚至造成“因案致贫”“因诉返贫”。
“霞浦县三沙镇黄光清调解工作室”“福鼎市赤溪村法官工作室”“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在宁德,这些活跃在乡村末梢、企业内部、项目建设一线的调处组织,将近千起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
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宁德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72509件,其中诉前调解8329件。
服务在一线延伸,让便民“看得见”
指尖轻点“移送”,一起案件的立案横跨半个中国,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人民法院,“走”云端来到了屏南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陈道班的案头。
仅10分钟就完成了这起跨域立案。这是一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宁德的生动体现。
陈道班告诉记者:“如今在宁德任何一家法院,市内、省内、省与省之间,当事人通通可以享受家门口跨域立案带来的便利。”
作为福建省首个“移动微法院”试点单位,宁德中院立足满足当事人多样化需求,除了提供跨域立案、云上调解外,还在平台上开通诉讼便民的“全套餐”,将司法辅助计算工具、智能问答、法律法规查询等功能“一网打尽”。
在数据“多跑路”理念的引领下,宁德法院诉讼领域正历经理念变革、流程再造、功能升级的加速度。
诉讼费退费,这看似一件小事,却曾经让无数当事人感叹“不省心”。
2019年5月,宁德中院进一步“松绑”服务,当事人只需在立案阶段签字确认收款银行账户,诉讼完结后,系统便可自动“走”完领取案款流程,一改过去当事人必须到法院签字,提供证明材料和收据才可领取诉讼费、执行款、民事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款等的繁琐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市两级法院还是率先实行执行立案时取消由申请执行人提供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的法院。
“这些变化看似都是小事情小细节,却可以帮助群众解决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卸下诉讼包袱,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宁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明亮说,“小改变折射大理念。为群众谋便利谋幸福,这也正是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障碍在脚边扫除,让致富“稳得住”
从驻村开始,寿宁县人民法院驻凤阳镇北山村干部张清就会时不时到村民家中“串串门”,访民情。
“该拿国家补贴的一分钱没拿到,人家走走后门就把钱顺走。”“投诉?我们农民不懂法,最怕进‘衙门’。来来回回折腾不起!”……
话语质朴,却道出了心声。
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还有哪些诉求?打官司的痛点堵点在哪里?包括张清在内,宁德市两级法院的驻村挂职干部忙碌起来。
他们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很快锁定了几类问题:扶贫资金是“唐僧肉”,容易被“雁过拔毛”;假冒伪劣商品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民法律意识欠缺,稍不留心就掉入不法经营者的“陷阱”……
而对后者,周宁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积平感同身受。在他审理的一起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中,77户葡萄种植户因买到近4万株假果苗,在本该丰收的季节却颗粒无收。
最终通过法院判决,这些种植户拿到了共计70多万元的赔偿款。
案件办结了,林积平则陷入更深思考。他发现,一些农民在购买产品时很少索要收据凭证,导致后期维权举证有理难辩,常吃哑巴亏。有些受害者明知自己购买的是不合格产品,却因交通不便、商品金额小、怕误农时等原因被迫放弃维权。
类似的问题摆在眼前,怎么办?宁德市两级法院抽调包括林积平在内的审判业务骨干,组建10个涉脱贫攻坚案件审判执行团队,对涉脱贫攻坚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落实审判流程全程监管,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2019年以来,刑事审判团队审结扶贫领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0件,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执行团队通过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共执结涉民生类案件1449件,执行到位标的额6337万元,让更多的真金白银流入贫困群众的口袋。
“稳稳的幸福,这是群众致富奔小康最朴素的愿望。”全国人大代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玉告诉记者,“这些年,宁德市两级法院切实发挥了法治的‘压舱石’作用,化矛盾纠纷于前端,增诉讼便利于全程,有力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