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一带一路对翻译意味着什么?

13.06.2017  09:41

举办单位:人文学院

主题

一带一路对翻译意味着什么?

主讲人

黄友义

主讲人

职称、职务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杂志主编等

主讲人情况

þ境内

面向对象

全校师生

主持人

戴光荣

□境外

举办时间

地点

2017年6月14日下午14:00  人文学院演播厅

黄友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系会议首席专家,《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公共外交季刊》编委会副主任,100卷《大中华文库》副总编辑。

曾任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翻译、出版、互联网传播、国际交流。参加过党政文献对外翻译,曾为党政领导人担任口译。长期与国际出版界合作,曾任中美大型合作出版项目“中国文化与文明”中方总协调人。参加过第1-5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并担任主持人。注重对外介绍中国的研究,积极参与中国公共外交,出席国内外相关主题论坛。组织并主持过多场国际出版论坛。译著包括美国文学名著《名利场大火》、《马歇尔传》和《无冕之王》;对外介绍中国各个方面的中译英图书,如《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加入WTO与经济改革》、《千年古都西安》、《中国长城》、《中国旅游》、《中国玉器》以及《聊斋志异选编》等。此外还完成了《全景中国――广东――潮声中的先行者》、《全景中国――浙江――钱塘江潮涌天下》、《中国制造》、《21实际中国当代文学书库》、《我从新疆来》、《浦东故事》等数百万字的中译英书稿翻译和核定工作。翻译和译文审定过的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包括《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文献,主持编写了《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和《汉英翻译词典最新词汇》。

讲座

主要内容

中国的翻译市场发生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对外翻译工作量首次超过了外译中。中国已经从一个输入型翻译市场变成了输出型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文化走出去,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发展。    

当前,中国的国际受众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需要更加积极进取的传播,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的翻译;需要主动对外传播中华思想,展示中国文化元素。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翻译人员要承担起更大的对外文化沟通责任,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在翻译过程中积极普及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要在中文版本和外国受众之间架设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翻译帮助外国受众了解中国。其次,需要努力保持和发扬中国语言风格。帮助外国受众理解中国,需要更加精心的选择和保持中国文化的背景和语言的特色。最后,尽力把对外翻译变成解疑释惑,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