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MemcachePool::get(): Server 10.20.0.3 (tcp 11214, udp 0) failed with: Network timeout (0) in /var/www/bezformata.ru/modules/doocache/cache/DooMemCache.php on line 81 福州 | 85岁老人记录家史传后世 回忆一家三代抗战记忆 - BaoGaoSu.Com

85岁老人记录家史传后世 回忆一家三代抗战记忆

21.08.2015  18:40

  林建厦老人回忆抗战岁月

  林建厦今年85岁,为了记录自己的家史,他走亲访友,陆陆续续花了数年时间,才结集了一本小册子。书里,他回忆了那段饱受族人宠爱的美好的童年时光,但好景不长,榕城遭逢日寇侵犯,重病在身的祖父被炮弹吓死,母亲身怀六甲与家人守灵敬孝,又险些被日军炸死,日后父亲加入福州救火会抗日失败,家人因此分隔两地,林建厦和母亲带着五个弟妹夜行山路,到永泰寻找父亲,而他开轮船公司的外祖父因为战争,轮船或被征用沉江,或被日寇劫掠,家业因此一蹶不振。

  林建厦说,那些颠沛流离的生活尚可咬牙度过,但让自己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和婶婆经过日本人在福州设置的岗哨时,对日本兵点头鞠躬的屈辱与愤怒,那种因之而起的无力与恐惧,一直充噬着他的少年时光。

   日军空袭福州 重病祖父受惊身亡

  在林建厦出生之前,早他出世的兄姐不幸夭折,家人亲戚对林建厦尤其疼爱,也倍加呵护,比如,家人会按当地的习俗,让林建厦认个义母、供奉临水娘娘,祈求平安健康。这其中又以祖父的爱最甚,“当时祖父年老患病,喜爱吃零食,每天都要派人到指定的名店,如‘庆来轩’,‘三成炳’买糕饼,元宵丸等,特别交代要给馨哥(我别名斯馨)一份”,林建厦说,这些美好的时光一直保存在记忆里。

  可好景不长,1939年,日寇来袭,日机多次轰炸福州,有时连续数天低空盘旋袭扰,工厂、公路、桥梁等都成了其轰炸的目标,当时林建厦一家住在台江洪武道河边的“吉园”,父亲出任米行的经纪人,家里的条件尚可,沿着“吉园”门口外的台阶下,可以上船通往白马河。

  为了应对时来骚扰的日机,家人在大桌上还盖着数层棉被,一旦日机来临,林建厦就要躲到桌子底下,“当临时的防空洞”。

  一日中午,敌机飞抵台江上空,在距林建厦家一百多米附近的地方扔下了一颗炸弹,正中锯木厂,数位工人伤亡木厂也燃起烈火,“声音震耳欲聋”。林建厦说,当时祖父患着严重的肺痨病,被这个炮弹惊吓过度,一个礼拜后离世。

  祖父棺木摆在厅堂,全家人守灵尽孝,彼时林建厦的母亲还身怀六甲,悲伤笼罩,六天之后,产下林建厦的弟弟,但母亲尚未静养便要开始奔波。

  考虑到日军轰炸的位置,当时林建厦的叔叔及舅舅等预感到危险,便力劝家人迁离此地,为此深夜将灵柩抬至金斗山山麓。次日清晨,林建厦一家带着简单的行李,坐木船逆流而上到洪塘村一个亲友处“避难”。

  当日下午4时,邻居来报,吉园家被炸,林建厦的父辈们赶往现场,炸弹刚好落在前晚祖父灵柩停放的位置,吉园尽毁。林建厦指着仅有的瓷盘回忆说,那是大厅内唯一件还保持完好的物件,当时它放在供桌上。

  林建厦说,父亲看着被毁的吉园,在现场一顿痛哭。

   父亲抗日失利 深夜远离家人随队迁移

  因为日寇的袭扰,闽江上下游的粮食往来受阻,作为米行经纪人的父亲林秉铨瞬间失业,家里一度困顿。林建厦当时就读的学校打算内迁,因为付不起生活费和学费,林建厦也没有跟着过去。

  即便生活贫乏,林秉铨依然投身当时的公益事业,加入了福州救火会。1944年10月4日,日寇第二次入侵,林秉铨见不得国仇家恨,加入了救火会组织的抗日大队。

  十月中旬,这支抗日队伍从南屿抵达湾边,分四路向仓前山进发。并在市区四处张贴反日抗暴的《告市民书》。市民有手握扁担木棒的,有用光绪年间制造的老式步枪等,在仓山岭后、麦园、宝树园等地与日军发生激战,台江救火会则在洋中路、吉祥山一带阻敌。

  但终因实力悬殊,二十多个队员和群众为国捐躯,救火会队员被迫撤退,部分人员向永泰迁移。林秉铨深夜回到家里,告诉妻子抗日失利,他们要马上转移至永泰城隍庙。林建厦说,当时父亲双肩背着枪和子弹,脖子上还有一串光饼,他嘱咐母亲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临走之前,还留下了半串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