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感受家门口的“温暖”

22.03.2021  23:39

“‘百姓家门口的邻里解纷中心’的解纷新模式,为因地制宜化解各类纠纷走出了一条新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学法懂法,邻里关系缓和了,劳务纠纷也少了。邻里解纷中心通过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深入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有效治‘未病’,预防矛盾纠纷再生。”3月18日,莆田城厢法院立案庭庭长林吉辉向记者介绍该院推进邻里解纷中心建设情况。

2020年以来,莆田城厢法院深入推进邻里解纷中心融入“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综治+”社区治理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努力打造党组织领导、多元解纷、科技支撑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将诉前调解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成为民办实事的品牌。

靠前一步治纠纷“未病

走进辖区华林园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张旭感慨地说,城厢法院法官常态化在“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进行解决纠纷等司法服务,并开展巡回审判,服务群众零距离,还经常派发宣传书籍如民法典,并编写涉疫情法律问答、《民法典》百问百答等企业法律手册等,让法治“飞入”寻常百姓家。

邻里解纷中心集法治宣传、诉前调解、诉讼服务、社区乡村治理等功能于一体,帮助村居民解决了不少邻里关系、劳务关系等纠纷,得到当地群众一致称赞。目前邻里解纷中心已形成城区、园区、村居及企业全覆盖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司法服务网络。

2020年11月11日上午,城厢法院商事审判团队巡回法庭走进华林经济开发区,就一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十余名企业主及三十几名工人旁听。随后,法官在审理一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争议案件后向群众普法。

长期以来,城厢法院常态化以召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培训,围绕辖区纠纷类型、针对常见问题交流调解技巧,强化调解规范,受到群众的欢迎。

2021年以来,城厢法院共开展调解培训指导53人次,各类特邀调解员诉前化解纠纷264件,同比增长50%。

关口前移解邻里纷争

我本来跟老板请半天的假,邻里解纷中心调解才花了30分钟,我可以回去继续上班了。”2021年1月,当事人庾甲在一起高空坠物事故纠纷成功调解后表示。

2021年1月,庾甲和庾乙停在城厢区华林园区路边的两辆小车被从铁皮房顶滚落的物体砸到,庾甲的小车天窗被砸了一个大窟窿,庾乙的小车立柱被砸得严重变形。

庾甲、庾乙与该高空坠物事故有关的房东、租户及施工人三方,就赔偿事宜谈不拢,随后找到城厢区诉非联动中心华林园区涉企分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大致了解后,由于牵扯到多方的责任,基于诉非联动机制向城厢法院请求协助。

城厢法院立案庭庭长林吉辉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了融入在华林园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综治+社区治理中心”的邻里解纷中心,约定次日面对面解决纠纷。次日,林吉辉逐个释法说理,仅用半小时,各方达成协议。

人民法院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城厢法院建立健全多网联动工作机制,并利用移动微法院、12345平台、12368诉讼热线等平台开展‘无纸化’解纷,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衔接,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林吉辉如是说。

城厢法院在预防纠纷的同时,前移解纷关口,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得到各方的肯定。

以前法院仿佛离群众很远,打官司很难,现在‘家门口的法院’抬头可见、随时可来、随地可连线,纠纷也少了。”城厢区人大代表林静表示。

解纷止争助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96岁的蔡奶奶一纸状书把自己的5个孩子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支付赡养费和尽到直接照顾义务。

受案后,城厢法院灵川法庭启动了邻里解纷中心,面对面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5个孩子轮流接蔡奶奶回家居住及照顾。“谢谢法官,你们真的是人民的好公仆。”蔡奶奶激动的抓着郭升法官的手,眼含热泪。

邻里解纷中心成功地调解了该起赡养纠纷案,促进老人家庭关系的改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用司法担当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人民法院负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使命。法院的人民法庭,在邻里解纷下功夫,就是为乡村振兴服务。”城厢法院灵川法庭庭长陈俊武深有感触。

近日,因祖遗房地产纠纷,年迈的高先生把5名堂弟起诉至法院,城厢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方新福接到该案件后,马上赶到5位被告家中,现场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这起跨越半个世纪的物权确认纠纷案得以完满解决,既保障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又彻底化解了今后再次发生矛盾冲突的隐患,依法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平安乡村建设。

邻里解纷中心是法官进社区、进乡村的进一步延伸,是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助推纠纷‘预防性’治理与息诉止争的有力抓手,是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城厢法院曾奋乐院长肯定地说。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