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菜篮子”拎得舒心又放心

03.09.2021  17:08

  “老板,您好!今天您卖的猪肉多少钱一斤。瘦肉15元,下扎14元,看您要啥部位?您看,我们摊位上,每天都有明码标价。”这是近日记者在云南蒙自城区各农贸市场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随着蒙自市明码标价示范农贸市场创建工作的推进,既切实维护了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营造了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环境;既助力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又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明明白白。 

  “菜篮子”连着“心窝子”,“小市场”体现“大文明”。作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农贸市场,既是一个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既牵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一个城市脸面的体现。“菜篮子”虽小,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了这项民生工程对社会和谐稳定、城市文明创建的托底功能。

  当“菜篮子”太沉,市井百姓整天在喊农贸市场短斤缺两“不够秤”、供不应求“吃菜难”时,显然就是“菜篮子”这个系统工程自身出了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尤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失灵的市场进行监管和纠偏。如蒙自市自从打造和明码标价示范农贸市场以来,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契机,根据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安排部署,及时制订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从无序无保障的“马路市场”到标准化的农贸市场,这一蜕变,真正让当地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舒心又放心。

  开展“菜篮子”治理工程,政府部门应谨记经验教训的镜鉴。昔日百姓“吃菜难”并非今日始,治理“菜篮子”各地也屡出新招。但是,政府需要反思的是,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平抑菜价,为什么普通百姓却没有感受。譬如,政府补贴建立的蔬菜大棚,有多少是真正在发挥作用,有多少是挂羊头卖狗肉?农贸市场的惠民效果到底如何?一些政府花大力气建起的蔬菜市场,为何无人问津?这其中有多少是“任务工程”,有多少是“应景工程”,有多少是“形象工程”,各级政府都需要坐下来好好梳理梳理,反思反思。如果不迈过“反思关”这道坎,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能力,菜价就很难平抑。

  治理“菜篮子”,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施策很重要。从菜园到餐桌,在这条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拿来认真审视,甚至重新洗牌重新构建。蔬菜种植布局是否合理,产业结构是否需要调整?流通环节是否存在肠梗阻,批发环节是否存在利益垄断,农贸市场摊位租金是否合理,各种菜价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存在缺斤少两现象……查找病因并不难,开出治理药方也不难,关键是治理者能否打破这一产业链背后利益固化的籓篱,真正将“菜篮子”问题当民生问题、发展问题、政绩问题来抓。

  治理“菜篮子”,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事,“吃菜难”“买菜贵”的地方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对此问题常抓不懈。短期的突击,可能会立竿见影,但也易一松就反弹、回潮。执政为官者,只有真正做到民生在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感去抓常、抓细、抓实,就一定会治理好“吃菜难”顽症,给百姓减轻一点经济负担,就会多送去一份幸福。(泉州文明网 朱波)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