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念“翻转”成行动智慧
日前,温州市教育局、温州晚报联合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校长讲坛”第七讲活动。这一讲,有些不同。
也许是温州市第二中学校长杨晓燕的主讲内容《翻转课堂》有些“魔力”,使得本期校长讲坛也来了一次不小的“翻转”,不仅举办地点从温州晚报新闻发布厅移到了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初中)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而且参与人员也从本市的教育工作者,扩大到江苏、山东等地的600多位专家和老师。远道而来的客人让本期校长讲坛别开生面,点评嘉宾的精彩发言更是“翻出”许多亮点。
一份PPT,引得现场几十人拿着手机等待拍照;一个提问机会,让多位老师在几分钟内一直维持着举手的姿势;一次点评性质的发言,让主持人不得不几次示意发言人控制时间……翻转课堂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大家这样关注?嘉宾针对温州二中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变革,又有哪些点评?本期校长讲坛,将带领大家探秘“翻转”的世界——□方温力 施滢滢/文 孙仕龙/摄
杨晓燕(温州市第二中学校长)
校长名片
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温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曾获市新闻奖教金优秀校长奖、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校长语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发展人的教育绝不是仅仅 为了分数的教育。
翻转课堂——技术促进的教育变革
萨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这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变与不变的哲理,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对“不变”的坚持,而四面八方的风却是对这种“不变”的挑战。
如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冲击,让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变与不变”的外部挑战。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学习主体的自我觉醒,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教与学”关系,更多的是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与互动,传统课堂已无法满足“教育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优化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才会应运而生,而这也是温州二中将“翻转课堂”作为教学变革形式的主要原因。
◎为翻转课堂“画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问题,机械重复的教学过程,让教师的教学热情减弱,让学生厌学情绪产生,让终身学习难以得到后续保障。
我们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这一环节转移到课前,我们的一大法宝就是“导学案”,学生在课前可以看到教师设计的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后,就能进行自学。另一个法宝则是教师们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学生可随时到学习平台上下载并进行自学,视频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在这两项之外,我们还会给学生一份学习任务单,上面说明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和相应的自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预习测验题,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把自学情况反馈给老师,便于教师精确把握学情,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答疑解惑,相当于是把“教师”带回了家。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传统的齐头并进式统一授课,无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学生课前先自学,学有余力,则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最有益的改变,就是释放出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情况,在测评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
如果要为翻转课堂画一幅“自画像”,那就是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自学,课上以讨论练习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
◎“翻转”的不仅仅是课堂
如果说信息化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那么翻转课堂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次进化。翻转课堂所实现的课前学生自学、课上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理念,是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推行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我认为其关键不是“推翻”而是“转变”,翻转的也不仅仅是课堂,还有教育理念。
建一个网络很容易,人手一个ipad也不难,但真正影响教育质量的还是老师、学生等因素。科技是工具,用得好则会有助于教学,但科技仅仅是工具,使用的人很重要。因此转变新形势下的育人观、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育人观】
教育应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由肉体、心智和情感三方面组成。除了认知,还有感觉、情绪、心灵和精神等多个系统,人的生命质量取决于其内在所有系统是否得到充分发展。在每一节课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决定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走向。培育人的所有技巧可以归结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成全学生。
【课堂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课堂是培育智慧的场所,智育要发展好奇心和思考力,而不是灌输或传授知识。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学习品质比学习成绩重要,“解放”比“解惑”重要。因此,课堂中要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让他们积极探究、参与讨论,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观】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制作视频、组织课堂、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而应该是学生身边的导师。
【学生观】
教育的使命是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个过程谁都无法取代。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变观众为表演者,变听众为参与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在总体进度已定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程。
◎走在“翻转”路上的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是契机,也是挑战。我们学校自2013年开始积极进行翻转课堂变革,经过这一年多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对翻转课堂本土化实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警惕唯技术化的倾向
“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为外在条件,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颠覆”了课堂,要警惕课改的唯技术化倾向。在许多情况下,有些学生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还是被动式学习。有些教师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掌控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被信息技术束缚住了,因此不应只在技术层面理解个性化学习,而应该真正聚焦于个性化学习的观念和操作思路本身。
思考二:跳出“教学模式化”的怪圈
真正有效而且可靠的课堂改革,不应该是简单模仿,而应是充分地学习和吸收各种先进的研究成果,并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翻转目标和翻转路径,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只有基于学科特点,富有学校特色,才可能会有适合自己的翻转课堂。
思考三: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课前的深度学习
如果只是提前看看课本,做做习题,这不是翻转课堂的要义,这只是预习而已。让学生深度自学的关键是导学内容的设计,主要包括自学目标确定、微视频制作、课前自测题编制、在线互动四个方面。
思考四:将课堂互动引向更高层次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比视频更重要的是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这需要教师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改变过去以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情感需要,创造性地设计好探究活动,组织好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
思考五: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制
目前的笔试方式无法测量出学生的全部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嘉宾点评
将改革内化成学校文化
翻转课堂教学变革,国内外几乎同步,而温州二中的实验无疑是成功的,提供的课程也无疑是质量最高的。温州二中的实践与探索,让我们看到,不仅常规课可以“翻转”,复习课也可以“翻转”;不仅理科课堂可以“翻转”,文科课堂也可以“翻转”。今天温州二中就展示了这些课程,而且是高质量的,用行动告诉大家,各个学科都可以翻转。
中国教师是充满智慧的,我相信温州二中这样的翻转课堂不输欧美。我也相信,这是一个高峰,而不是顶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温州二中作为全国翻转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在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的背景下,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温州二中不是把改革作为口号,而是将改革内化成文化,从言行、课堂、思想,全面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这一场教育变革,温州二中的行动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课堂的翻转,使学生能够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不仅仅只是掌握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综合能力,引导他们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还包括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等等。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也就不能脱离技术的变革,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技术改变教育不可能一步到位。希望温州二中对这方面的探索作一番认真和理性的梳理,在良好实践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提升,将经验总结出来,使得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既能从理论上得到学习,也能在实践掌握可操作性。
新理念融合新技术
温州二中参与温州市课堂变革项目,选择了“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我们不禁钦佩于杨晓燕校长的勇气。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今天温州二中的“翻转课堂”以教育新理念加上新技术的强劲融合,带给许多人以惊喜。
对于一所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办学质量都在高位运转的学校,走进课堂变革是一件难事,选择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改革更是一项高难度挑战。就这点而言,温州二中的勇气首先源于杨校长的胆识与学校的底气,坚信教育是立足今天为了明天,坚守让每一位学生在二中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情怀与爱是杨校长与二中教师前行的力量。
技术要走进教师的课堂,技术要走进学生的学习,其带来的冲击波将涤荡许多固有的僵化的教学习惯,也将给学生的学习创设针对性与广阔性的空间,学校如何起步、如何推进?温州二中的学校课改路径是技术性的,更是人文性的。学校在课堂变革起步阶段,组织师生、家长进行了充分学习,达成了认识上的一致,为技术的运用做好了准备。杨晓燕校长先后主讲了十几场报告,让教育理念翻转成了教师的行动智慧,让先进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成为课改的动力,让教师的教学行为走上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轨道。今天的课堂,充分展示了温州二中师生的风采。
学校改革,无论是文化的再造、特色的凸显,还是管理的升级,都会产生一定的绩效,但是,就学校办学专业路径而言,其核心与内涵无疑是课程与课堂改革,因此温州二中的“翻转课堂”将带给大家更多专业性的思考与启示。
变革背后的理性思考
温州二中的翻转课堂变革,其成功的背后,透露出校长理性思考的智慧。
首先是关于育人观、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思考。青春的热情需要一个喷发口,学生就像一座火山,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引导,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和学习的机器。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校长的教育理念要始终围绕“学生”。从今天杨校长的演讲和教师的课堂展示上,都可以看到“学生”二字。
其次是以学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观念“翻转”了课堂。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良药,也没有一种可以解决所有教学问题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应该成为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受它束缚。杨晓燕校长是优秀教师出身,深谙教育规律,也对教育的弊端认识深刻,因而从一开始设计翻转课堂实验,就明确各个学科可以有自己的翻转目标和翻转路径。所以,每一门学科都翻出了“亮点”,每一个学生也都翻出了“个性”,而整个学校也就翻出了“新意”。
最后一点是课前引发深度的学习,课中引向高层次的互动。在课前知识传递的环节,制作微视频和在线互动,是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也是最能考验教师能力的两个方面,同时还是保证课前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根本要素。如果没有这两个环节,学生自学缺少支撑,教师无从知道学生的自学状况,也就无法“以学定教”。在课中吸收内化知识的环节,老师要精心准备、创造性地设计好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情感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从善学变为乐学
这次活动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入得宝山,满载而归”。温州二中杨晓燕校长的专业引领,让大家看到了校长极强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而翻转课堂的行之有效,则可以看出学生的深度投入带来了学习的自觉性。
翻转课堂,我想实践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结果分享和舍得放下,尤其是放下我们自认为成功的那些经验和做了几十年的事情。所以,翻转不单单是为了求新,更是为了求精,翻转不单单是为了求变,我想更多的是求真、求善、求荣。翻转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僵化的模式。我们所看到的温州二中的课堂,学生很自觉,在课前进行了深度的自学。教师很努力,在课前拍微视频,在课堂中设计教学内容以填补多出来的时间。
既然挑战如此大,为什么要进行翻转课堂呢?我想减负和提效是有的,还有一点就是让学生从善学变为乐学。翻转课堂要追求的就是让课堂体现它的人文,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作业,就举我听讲的一堂课所布置的作业为例,第一个是看微视频,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第二个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做拓展题,第三个是做视频讲解,这是给学生的挑战,提高学生视频解读的能力。单单一个作业,就给不同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粮食”。
从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温州二中的翻转课堂有理论,有践行,立足于课堂,植根于学校。温州二中领导和老师有着无限的创意,无私的奉献,无限的热情,并给学生创造了开放的、民主的、包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在难能可贵,我惊讶于这样的课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