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烈士牺牲的地方尽快富起来

05.10.2014  11:28
  
何叔衡同志死难处”纪念碑

  仲秋时节,群山环绕的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从村部后边的一座小山山脚出发,沿着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小路拾阶而上,几分钟后,当耳际只剩下阵阵松涛之声时,一座红色的六角两层纪念亭就出现在眼前。亭中矗立着的一座石碑透着沧桑和庄严,石碑上“何叔衡同志死难处”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个地方老百姓都叫它‘姜窝哩’,何叔衡烈士就是在姜窝哩跳崖牺牲的。”村支书陈余东指着亭子不远处的山崖说。

  凝视着由董必武手书的八个遒劲大字,我们的思绪跨越80载云烟,来到历史深处:1934年2月11日,主力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一行,由一个排的红军便衣队护送,离开中央分局驻地,经瑞金武阳往福建方向转移。2月24日拂晓,队伍到达长汀县濯田水口小迳村(今梅迳村)附近,大家决定停下烧火做饭,准备下午再走。

  由于一时疏忽,做饭的炊烟很快引来了敌人。激战近一个时辰后,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何叔衡眼见无法突围,为了不拖累同志,年届六十的他在敌人搜捕的危急关头,舍身跃下山崖,壮烈牺牲,践行了他生前说过的“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余东告诉记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村里人不知道在后山跳崖牺牲的是何叔衡烈士,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村学校操场立了一块碑,上书“革命烈士何叔衡同志死难处”后,村民才知道跳崖牺牲的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自那以后,每年清明节,梅迳村民自发地以传统的客家民俗,像祭奠祖先一样祭奠何叔衡。老党员陈跃明上山割松脂时,在姜窝哩拣到何叔衡用过的马灯、衣服纽扣等烈士遗物,交给文物部门妥善保存。

  1992年5月,长汀县在梅迳村学校对面的小山头,建了何叔衡烈士纪念亭,纪念碑也被移到这里。村里还安排一名村民负责管护纪念亭,并在四周种上松、杉、毛竹、杨梅等。如今,小树苗长成了大树,纪念亭就矗立在绿树环绕之中。

  进入新世纪,因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何叔衡烈士牺牲的这片热土仍然发展缓慢,村民增收无门,一度被列为省定重点贫困村。前些年,在挂钩扶贫单位省委办公厅的大力帮扶下,梅迳村完成了通村水泥路硬化和3座水泥桥的架设,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村民们通过发展立体农业初步摆脱了贫困。

  “对挂钩扶贫单位的支持大家永远铭记,但致富奔小康还要靠自己努力。”陈余东说,近几年,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烤烟和槟榔芋种植,面积分别超过500亩和200亩,带动了群众增收,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

  在此基础上,村里重点打好民生牌,筹集资金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问题,实现了全部5个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安装了80多盏路灯,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里筹资修通了村部到何叔衡烈士纪念亭1公里多的水泥路;总投资350万元的何叔衡烈士纪念园项目已立项,目前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

  “让烈士牺牲的地方尽快富起来,是我们村两委的责任。”陈余东说。(张杰 陈天长 文/图)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