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职业从业者走出“考证迷茫”
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心动”,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2015年以来,人社部已经发布了4批、56个新职业。然而,由于新职业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乘虚而入”,不仅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也难以辨别。(2月28日《工人日报》)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为了提高职场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当下不少劳动者热衷考证,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也有部分劳动者受到培训机构的影响,在其“考证躺赢”的大肆宣扬下,抱着“证多不压身”的盲目心理投入到考证大军中。然而,在针对新职业的培训考证中,一些培训机构关于培训内容、定价标准、证书性质的“众说纷纭”,让不少想要考证的劳动者陷入“考证迷茫”。
以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为例,在某投诉平台上,涉及碳排放管理员考证的投诉共有71条,高频词是“虚假宣传”,投诉理由有“证书含金量极低,不受市场认可”“声称可介绍兼职、挂靠却未兑现”,还有维权者表示“机构收完钱就失联”。许多新职业的考证属于“零基础”,需要报价格不菲的培训班,而靠速成培训取证,并不具备实际专业能力。不规范的职业考证不仅浪费了劳动者的时间和金钱,也增加了企业的人才甄选成本。
考证乱象由来已久,近几年相关部门也花了大力气整治,其中最有力的举措是相继取消数百项职业资格许可。截至去年底,已全部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由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才评价权放归市场后,基于新职业特点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并没有及时跟进。如此一来,新职业考证难免泥沙俱下、乱象丛生。这不仅降低了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更不利于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水平提升。
别让新职业从业者陷入“考证迷茫”,需加快建立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让新职业从业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力。对此,人社部已作出安排,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经评估论证后,及时上升为国家职业标准。相关部门在充分放权的同时,也要把好监管关。如从严遴选、发布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实行备案及黑名单制度;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量身定制监管方式;加大对职业资格考试乱象的清理整治力度。
相关评价机构也要加强自律,认清自身定位,回归服务初心,自觉规范服务内容,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有关各方也要积极帮助劳动者走出“考证迷茫”,引导他们理性进行职业规划,找准事业发展方向,苦练专业基本功,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台江区委文明办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