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花在山区小城持续绽放

02.07.2014  12:44

  碧波如练的沙溪环绕着她潺潺流过,绿意无边的林海包围在她的四周。三明,地处福建西北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30年前,通过“五讲四美三热爱”拉开创建帷幕,提炼出“满意在三明”、“共建联创”、“好人建设”、“六联育人”、“门前三包”、“市民学校”等一个个首创经验,成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的发源地。

  30年来,三明市不断激活一个个文明细胞,奋力前行,以其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持续掀起创建热潮,让文明之花在这座山区小城里年年绽放……

   着眼于素质提高

  丈量一个城市文明高度的标尺是什么?三明市的回答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向上、向善、向美力量的汇聚度。

  6月24日,在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二路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分校的6楼教室里传出铿然有力的授课声,“守法才能平安,平安才能回家”,但见台上一位年逾70岁的老者正在作“关注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的讲座,台下40多位社区驾驶人员在专注聆听。“这是二路社区市民文明分校自1989年成立以来的第360期素质教育讲座,列东街道共有市民文明学校分校11所,累计开班3600多期,并且始终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标,根据不同时期发展主题,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贯穿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讲座培训之中,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列东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江火说。

  身边的事,最容易感受;身边人的向上举动最容易感人。三明市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围绕丰富道德内涵,坚持以德感人,弘扬三明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市民教育,扎实推进好人建设,以一缕阳光、一种氛围、一份善行、一片诚信来汇聚“正能量”。

  运用“教育”和“评议”手段,创办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创办文明市民学校,编发文明市民读本,成立道德评议会、公德巡查组、美德夸奖团等群众自治组织,以志愿者协会形式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爱心敲敲门”关爱活动,等等。正是这种本地化的价值塑造和文化自觉,让精神文明建设在三明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切实有效的施展空间。文明的土壤,孕育了文明的市民。国家电网清流供电公司黄小清独自赡养了20位孤寡老人;梅列区个体经营者庄彩南长期为社区40多位行动不便老人定期上门义务理发……如今的三明,一幅幅崇德向上、诚信和谐、欢乐共建的画面随处可见!在创新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