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惠民“文化圈”沁润百姓精气神
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的中心,一个颇具规模的乡镇文化站引人注目。漫步于文化站周围,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墙、励志栏等为文化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站内,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厅等功能用房设施设备齐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神文化家园,服务周边十里八乡百姓。(9月14日中国文明网)
公共文化建设得好,才能沁润百姓生活。就如桑枣镇的“十里文化圈”,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更让公共文化成为基层百姓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幸福圈。
建好有效“文化圈”要以百姓需要为本。随着基层百姓文化需求的增加,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锻炼、文化交流,吃过晚饭在家门口能健身,走到村文化礼堂能看戏、下棋、跳舞,等等,这些不仅是丰富地方文化的载体,更是满足村民们幸福生活的乐园。百姓需要什么,我们的公共文化就建设什么,这样,才不会让文化建设“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农家书屋书飘香,文化大院乐陶陶,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递增。
建好惠民“文化圈”要挖掘本土资源。乡村文化,说到底还是姓“乡”,文化圈里没有乡土味,百姓会水土不服。比如桑枣镇松林村的文化圈中,不仅雕刻着关于传统家风标语,还将村中乡贤家族坚持诚信经营、礼貌待客的理念整合成公共文化中的好故事传颂,如此建设,不仅让文化圈成为吸引邻里的文化磁场,更成为周边争相效仿的典范。笔者以为,这样的文化景观,不仅是乡村独特的文化风景,更是村民感受美好的有效载体。难怪,这样的文化圈,除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农闲时来这里看书习字、健身跳舞,也促进了邻里关系更加团结和谐。
好造血“文化圈”更要善于提炼文化元素。不要以为乡土文化圈很土,土得不需要修饰和提纯。要真正建好惠民的乡村文化圈,同样少不了在建设中深度挖掘提炼本土文化元素。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在农耕文化、陶艺文化、校园文化、家风文化等方面有效提纯,才能更好地激活乡村文化,不断扩大乡土文化的影响力,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建一个圈子这么简单。要想在文化惠民上结出丰硕的果实,只有在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两方面齐头并进,不断培育一批群众身边的文化能人,让群众要文化的时候,随时都能与文化相伴,才能真正激发广大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让乡村文化圈不断孵化壮大,为乡村振兴激越更多精神力量。(福州文明办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