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举措让市民更幸福:增收入 补短板 兜底线

23.10.2014  10:55

  市社会福利院与社区共享养老医疗与服务资源,上渡街道社区特殊困难老人获得上门治疗与康复指导。

  幸福是什么?福州告诉你。

  幸福,是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意,是虾油味飘香的菜肴、温泉池蒸腾的热气,是“七遛八遛”也难舍的情意。

  幸福,还与很多事有关:就学、就医、就业,衣食住行、社会保障、安定稳定……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市委、市政府的“民生清单”里。

  今年1~7月,全市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213.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4亿元,比增19.3%;年初确定的7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已有24件提前或超额完成。在改善民生的“答卷”上,福州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的举措,写就了“温暖”二字。

共4页 1 2 3 4

  闽侯白沙孔源村建设美丽生态休闲乡村为村民带来福利。

  增收入

  生活越过越甜美

  “老马,中午给我留张桌子,我带朋友来吃饭!”19日一大早,马梨仁就接到了福州客人的预约电话。

  马梨仁是闽侯白沙镇孔元村人。最近,孔元村的花田花开正艳,每到周末,都有上千人慕名前来赏花。午饭时间一到,老马的菜馆便坐得满满当当。

  看老马掌勺的样子,你很难想象,他之前是个养猪专业户。“养猪投入大、产出慢、风险高,辛苦一年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老马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他们一家人办农家乐、搞餐饮,顺带卖些自家产的果蔬、土货,一年收入能有13万元左右。

  老马的“转行”,与孔元村去年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关。去年至今,政府已投入近千万元,完善孔元村的路网水系,美化村容村貌。在镇村指导下,村民们关停了污染环境的养殖场,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起乡村旅游。孔元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花之谷”,还摘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乡村游,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潘小平告诉记者,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3610元,是2010年的1.7倍,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900元左右。“最近,我们正在注册‘孔元’商标,整合包装农副产品。还准备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升乡村游的‘含金量’,帮助村民增收。”

  增收富民,是民生之本。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46元,比增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9元,比增12.6%,均高于同期GDP增幅。

  福州人的消费能力同步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10.73亿元,比增14.3%。

  补短板

  推动服务均等惠民

  “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持续改善民生提出了要求。补短板,就是要把更多公

  兜底线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

  “郑阿姨,我们来看你了!”17日上午,仓山上渡街道红星社区居民郑筠的家里,来了4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市社会福利院的医生和社工,专程上门,为卧床多年的郑筠提供健康检查,向她的家人传授护理技巧。

  本月初,“城市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护支持社工服务”在上渡街道的5个社区率先启动。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失能失智老人,可获得免费上门照护服务。在红星社区,困难居民、特殊群体可以享受的福利还有不少。红星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秋英介绍,社区低保户除每月享受补助外,每年都获赠免费医保,遇到突发事件,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医疗救助等;计生困难户在就业、就学方面可以享受补助……“兜底线”,就是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多项“兜底线”的惠民政策: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扩大到21类;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园保教费补助……

  惠民政策暖民心,一张更加精彩的“民生蓝图”正在榕城大地徐徐铺开。

  (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文 廖云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