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访成为教育常态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家访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家访是很多老师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家访是一种优良的教育传统,不仅可以增强家校联系,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更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访这一形式在一些地方却逐渐没落,甚至销声匿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校互动,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一些人对家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家访可有可无,作用不大,尤其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对家访更是缺乏深刻认识,认为信息发达就不需要再进行家访,甚至认为家访是在增加老师负担,导致家访的传统得不到继承和落实。另一方面,现在老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分身乏术,无暇进行家访,家长也为了生活在奔波,双方实在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沟通交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访的落实,导致一些地方家访不了了之,无疾而终。
但是家访的好处不言而喻,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信息如何发达,这一教育手段都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开展家访,老师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学生的思想动向、家庭经济状况,家风家训,学习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等,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在教育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精准制定方案,加以补救。
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老师的家访,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变现,包括课堂表现,听课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集体生活情况等等,这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督促也有着很强的参考。可以说,家访是家校信息互通的一个过程,是双方意见交流的一个过程,通过交流对孩子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能够达成科学全面的教育共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继承家访制度也并非一定要采用传统的方式,实行上门打卡,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完全可以与时俱进,采用网络科技和现代沟通手段完成家访,比如,电话、网络视频、微信语音等等,还可以逆向思维,变老师家访为家长“校访”,有针对性地邀请家长到校,实地观察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听取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等信息,只要能够达到信息互通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采取什么方式家访并不重要,因此,在落实和执行家访制度中,相关方面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建立更加灵活的执行和考核机制,避免形式主义,让家访真正成为家校沟通交流的机会,成为教育互补的机制,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平台。(泉州市文明办 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