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守信者得“甜头” 让失信者有“痛感”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当前,“信用”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信用高的个人,可以享受免押金租车、酒店先住后付等便利服务;而社会信用评级过低的人,获将面临无法乘坐高铁或飞机的情况。可以说,当今社会,信用已经成为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这道出了抓好信用建设的关键。信用机制应当应用到生活的每个环节,社会的每个角落。守法诚信的人畅通无阻;违法失信的人寸步难行;严重失信的人无立身之地。
有数据统计,2019年7月份全国新增失信主体639,289个,这个群体每年每月都在递增,对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一直在持续,目前我国已建成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中央部门、省区市和市场机构信息披露和信息公示的互联互通。同时,通过曝光失信人信息、限制其行动等,再比如开设“信用中国”网站等,都对法院“执行难”、欠钱不还等严重失信行为发挥了很大的震慑作用。正如俗语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出现失信情况,则迅速被人知晓,其严重后果就是没有客户、没有生意、没有贷款、没有发展,失信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而让人不得不选择守信。
除了个人诚信问题路难走、日子难过,企业失信也同样没有好日子过。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诚信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推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让更多人认识到信用有价,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台江区委文明办 陈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