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铁新规”涵养城市文明

28.04.2020  04:11

  “地铁上,遇见一个人吃韭菜馅包子,整个车厢里都是那股味儿!”在采访过程中,退休职工崔女士向记者抱怨起车厢内进食等不文明行为。“这又不像坐公交,还能开窗通通风。地铁里环境密闭、人又多,气味散不掉!”(4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地铁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除了在地铁进食外,还有推销人员拿着二维码四处“求关注”,卖艺的人带着小音箱放着音乐,以及有的人“坐没坐相”,一人占多个座位不说,还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是有人大声打电话,可谓不胜枚举。

  实事求是说,发生在地铁里的这些不文明行为,都是一些关乎生活习惯的细小陋习。但是,由于地铁是一座城市交通发展程度的标志,更是一扇观察社会文明的“窗口”,这些见怪不怪的陋习,不仅干扰地铁正常运行秩序,影响乘客出行体验,还一点一点消费着城市的文明。

  今年3月31日,人民网在微博发布“车厢内哪种行为你最反感”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36%的网友反感其他乘客“躺卧占座或踩踏”,不满他人“使用电子产品时外放”和“吃有味道食物”紧随其后,分别占比30%和21%,另有13%的网友投票给“乞讨卖艺被推销”。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如果能全选的话,我要全选!”“这几种行为都让人难以接受”……

  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如何根治地铁陋习、提升乘客素养、涵养地铁文明,更是成为不少地方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明确了“在车站、列车内吸烟,点燃明火”等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在列车内进食”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无疑是对公众长期关注的地铁不文明行为作出了明确规范。

  难能可贵的是,这份被称作“地铁新规”的规范性文件,不仅为为乘客出行提供了“文明导航”,还为各地在规范地铁文明时提供了规定依据,并旋即得到公众的关注与支持,这些无疑是良好的开端。

  尽管,地铁移动性强、人员流动性大,这注定会给给具体的执行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法律规章、制定相应细则,对违反乘客行为规范的人予以相应惩罚或法律制裁,明确告诉运营单位及乘客,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该怎么办、如何罚,将工作落之于细、落之于实,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的威慑力、约束力和执行力,就能让“地铁新规”成为抵制地铁不文明行为的利器,进而涵养起一个城市的文明。(泉州文明办 贺成)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