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助学更为合理

17.09.2014  10:37

  近日,笔者在永定县培丰镇农村获悉,今年该镇政府和社会团体“金秋助学”活动一改往年只注重对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做法,转向为学习成绩一般而家庭经济窘迫的普通学生,特别是向计生困难户子女倾斜,此举得到了当地百姓点赞。

  闻此消息,笔者不禁为这种助学的转变拍手叫好!众所周知,社会助学力量,行的是大善,扬的是大爱,传递的则是社会正能量。殊不知,每个学生的家庭处境不同,对助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假如我们的助学团体只采取对优秀贫困学生“情有独钟”,而对那些成绩一般且家庭窘困的学生“另眼相待”的话,这样就违背了助学初衷,可能会让成绩不那么好的贫困学生在学业上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滑向深渊。

  笔者以为,社会助学活动需要更合理的资助。资助贫困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家庭的贫困程度上更为合理。我们资助贫困生的目的,就是要让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状况,过上幸福的日子。如果我们还只是强调成绩优秀的学生,就显得有些偏差,给人有点“精英助学”的感觉。因此,助学的落脚点应放在“贫困”上,而不是“成绩”上。这才更符合资助贫困生的本义。对此,我们要在“面向全体贫困生”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分类相助。像建立城乡低保救济体系一样,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帮助,从而让每个贫困学生都能更加从容、更加欣慰地走进心仪校园,勤奋读书,改变命运,报效祖国和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