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筷公勺成餐桌“标配”
筷子勺子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饮食工具,“围桌共食”蕴含着中国人乐于分享的饮食文化。然而,一盘菜被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也给了各种细菌、病毒大量传播的机会,从而为健康埋下安全隐患。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健康教育课”,使社会公众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今年5月,漳州市委文明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筷”见文明》倡议书,在公共汽车、公共场所张贴、播放公益广告,倡导市民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光盘行动”、拒绝购买食用野生动物,文明用餐、守护健康;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要求并指导全市2万多家餐饮单位落实公筷公勺制度,并在漳州宾馆、万达嘉华酒店、新潮味、古城味道、宴遇水乡、凯立大酒楼等10家较大型的餐饮机构打造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样板餐厅”,促进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标准化施行。
大家知道,中国人喜好热闹,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饭,你一勺我一筷,相互碰碰杯、夹夹菜,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些习惯看似“亲密无间”、“礼貌热情”,实则隐藏着健康隐患。其实,多年来,不少专家一直呼吁,要重视这种习惯带来的疾病传播隐患,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解决和改善这一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可以看到,漳州的做法值得提倡。
公筷公勺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不与就餐者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公勺和公筷在材质、颜色、长短、摆放位置上应明显不同于自用筷,为清楚的加以区分,餐厅在公筷公勺手拿端印上“公勺”“公筷”字样。比如,在漳州市区万达嘉华酒店的中餐厅包厢,每个餐位上都有两双筷子,虽然颜色相同,但是一副明显比较长,且筷子较粗的一端用银色不锈钢包裹着;汤勺也是两只,一只是瓷汤勺、一只是不锈钢材质的。餐桌上还摆放着一块“公筷公勺”宣传桌牌。较长的筷子和不锈钢汤勺就是为客人配备的公筷公勺,服务人员引导客人入座以后,会为客人进行说明,并倡议客人在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服务员每上一道菜也会再配一双公筷或一只公勺在边上。另外,酒店还推出了分餐套餐,对所有餐品都进行分装,按位上菜。对于普通的桌餐,服务员会尽量帮客人分装,比如一人一盅汤、一人一份龙虾、一人一小碟面、一人一只鲍鱼等等。
漳州倡导的公筷公勺“新食尚”好处多,吃饭时大家自觉用公筷来夹菜,用公勺盛汤,自己食用时则用私筷,这样唾液就不会被带入菜、汤里面了。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阻断病毒细菌在餐桌上的传播,同时不影响中国人在餐桌上的情感交流。要知道,在以前的闽南地区,有些请客的主人很热情好客,吃饭时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但对别人来讲可能并不是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分享,这时候就会出现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的尴尬局面。现在好了,使用公筷为别人夹菜,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也更能凸显个人的礼貌与涵养。
窃以为,要在全社会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习惯,得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引导,其次餐饮行业严格落实标准要求,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广大市民要充分认识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并转化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除了倡导公筷公勺外,各地也要提倡餐厅在上菜时尽量实行分餐制,菜品加工完成后由厨师或服务人员在备餐间或分餐台对菜品进行分装,按位上餐,保证每位顾客用餐用量和餐具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客人进食的健康卫生。
今年4月12日,国家卫健委提出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并提出了“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三种模式,正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回归。江苏泰州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我们要积极加以回应,投身其中,在家中就应该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尤其要从小培养孩子文明就餐习惯,守护健康,从我做起,促进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度的标准化施行,让大家成为这一文明新风尚的一份子。(供稿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漳州市芗城区税务局 陈铃清 卓稚尔 龚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