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

01.11.2016  00:16

  被称为西方鬼节的万圣节快到了。近年来,它在中国的城市中逐渐流行,从明星到普通人,从公园到学校,从老师到学生,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在万圣节这天戴上鬼脸面具,提着南瓜灯走上街头,休闲、游戏、逛街、聚会、搞恶作剧。各路商家也推波助澜,提前很多天就打出了万圣节的旗号,各种贴图、海报、鬼怪玩具等充斥大街小巷,节日尚未到来,气氛早已炒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接触外来文化,无论是在服饰、饮食上,还是在音乐影视上,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国外的东西。同时,他们在过节的选择上也变多了。回望中国的传统节日,尽管各方人士多次呼吁要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民众的反应却并不热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传统节日所以逐渐被人们淡忘,关键的原因是这些节日原本的符号体系、节日习俗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期待及内心需求。

  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没有传承的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合家团圆。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好好地珍惜。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原汁原味地保留,而是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需要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应对洋节的冲击,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有所作为,积极支持和鼓励民间以多种方式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文化韵味。比如,可以多举办一些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而作为文化和教育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将民俗文化内容写进课本,融入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总而言之,只有使民众自发性参与,传统节日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百姓也才能回过头来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不仅是那些美丽的传说和年历上的标注,更不是商家“快意恩仇”的平台,而是能够记录时代脚步,反映民族个性,留存于人们记忆中,有生命、有灵魂的文化宝藏,是那份随时想起都让人涌动温暖与期待的文化盛宴。我们只有把传统节日过得有文化、有意味、有意义,成为每个人人生记忆中的节点,才是传统节日的本真内涵。(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志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