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中秋加点“网络佐料”
无论是最早见于《周礼》的“中秋”一词,还是中秋节那天互联网上的一只只玲珑剔透的电子月饼,都说明了大家对于中国这个传统的中秋,还在大力的传承,文化的根在茁壮延伸。中秋,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后来到了《唐书·太宗记》记载更加详细,称为“八月十五中秋节”。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由此看出,中秋节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期间不仅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让人感觉到其无穷的文化色彩。“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充满着对中秋的希冀和祝愿,让人感觉到中秋独特的文化魅力。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突飞猛进,传统节日走上网络,也非传奇,相反,网络中秋,网上春节,网上端午、清明等传统的节日因为加上了互联网的“佐料”,更加充满活力,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因为互联网在传承上,面不断拓宽,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中国文明网为例,《我们的节日》栏目中就系统地加入了各个传统节日的文化来历、习俗、文化元素、人们开展的活动等,用该标题栏目的话来概括就是:“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
要利用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来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要有传统的过节方式,也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无论是网络贺中秋、网络分享赏月心得,或者是将传统月饼老字号搬上网络、网络祝福中秋等,都让中秋节飘扬起浓浓的文化味儿和时代味儿。中秋节,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月饼欣赏着明月,其乐融融。同样的,微信朋友圈里,QQ群里,那经典的中秋诗词配上唯美的动画月饼、音乐,更让传统的中秋因为有了互联网而多姿多彩。“中秋快乐!”一声声互致问候,让中秋情更浓;一张张电子中秋贺卡,比传统的飞得更高更远。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大媒体对于中秋,也从多层面进行了宣传,无论是国家层面上,对于中秋节的非常重视,还是媒体的宣传引导,让中秋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愈加明晰,因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极其深厚,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就要通过这样的多形式进行普习,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长根、聚心、铸魂。
中秋要想味儿浓,味儿香,笔者觉得我们只有“线上”“线下”齐发力共行动,我们既要利用好黑板报、专栏,给市民、村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使得大众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历史文化底蕴,深刻领会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我们更要通过网络宣传中秋,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那么这个中秋节,才会真正为广大市民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中秋佳节来。(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