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云植树”成为义务植树新风尚

15.03.2022  19:23

  三月早春,万物始生。栽树植绿、抚育林木是中国各地迎接春天的一道靓丽风景。近年来,植树悄然从线下集体组织、远行栽种,转移到了线上“云认领”“云种植”“云养树”。“”上绿意浓已成为中国植树新风尚。(3月12日中国新闻网)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也是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含折算)。义务植树已成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显著的群众性绿化运动。能亲手栽种寓意绿色和希望的树木,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仍有一些人游离于亲手植树的义务之外。

  事实上,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不只是亲手栽种。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已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八大类50多种,极大拓宽了公众的尽责渠道。特别是通过在部分省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建立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打通了义务植树尽责“最后一公里”,让“云植树”“码上尽责”成为现实,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云植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可以通过网上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方式,让专业人士帮助适龄公民完成“每人每年植树3—5棵”的义务,又可以通过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每天通过运动、消费等积攒“绿色能量”,用能量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有“网络植树”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5年间已有6亿多“手机种树人”通过该平台种下3亿多棵树,守护了18个公益保护地、15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云植树”成为一种新模式,为公众积极参与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提供便捷途径,而且任何时间都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城市绿化、低碳减排添砖加瓦。

  更重要的是,“云植树”不仅可以丰富栽树植绿、抚育林木资金来源,还能增强人们爱绿护绿、低碳环保的意识。这启示我们,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创新义务植树参与形式、拓展活动模式等方面,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建立的全民义务植树网、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全民义务植树手机应用系统已正式向社会开放,下一步还将创新全民义务植树管理方式,建立全民义务植树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各级各类义务植树基地,推进多种尽责形式落地,让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成为新常态。

  总而言之,“云植树”模式拓宽了义务植树的内涵与外延,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参与栽树植绿、抚育林木,体验绿色生命的生长,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台江区委文明办 付彪)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