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愁摆脱“贫困记忆”

16.01.2017  12:34

  悠悠古镇,浓浓乡愁。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开播以来赢得了一片好评,展现了中华民族绵长的家国情怀。创作团队用精准的情感定位,精致的艺术手法和细腻的生活情节,传递了中华文明的广博力量,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浓厚的乡愁。对于多数人而言,乡愁除了美食、美景、嬉闹与教诲,往往还伴随着挥之不去的“贫困记忆”。

  《记住乡愁》第三季的第一集走进了浙江乌镇。作为著名的江南水乡,乌镇早已是名声在外,2016年还成功举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对于少小离家的乌镇人而言,乡愁中或许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并夹带着对千年文化的眷念。如乌镇一般的江南古镇不在少数,然而如乌镇般富裕发达的却是凤毛菱角。在多数人的乡愁记忆中,难免萦绕着“草屋、木房、弯路、泥道”,乡愁每每与贫穷不期而遇。

  离乡日久便是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乡愁看似触手可及,实则咫尺天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人背井离乡;随着交通的进一步发达,人们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家人离多聚少已经成为了多数乡村的“新常态”,乡愁不再是一张船票,或是一方坟墓,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让乡愁摆脱贫困,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习总书记曾在宁德市提出“弱鸟先飞”的理念,这对于多数贫困乡村都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越是贫困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部门就越是要树立“弱鸟先飞”的理念,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毫无疑问,地方政府是让广大乡村摆脱贫困最坚实的力量,最稳固的后方。因此,越是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就越是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配备创新发展的大脑,要在最艰苦的土地上干出一番新事业。

  让乡愁摆脱贫困,民众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福建晋江被称为品牌之都,拥有安乐、雅客、亲亲、盼盼、安踏、特步、七匹狼、九牧王等等过人耳熟能详的品牌。然而,在几十年前,晋江也曾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不少鞋服企业的老总都是从一台缝纫机开始发家致富。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想要彻底摆脱贫困,关键要充分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性,要激发民众致富热情,开发民众致富思路,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不少农村青年摆脱贫困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逃离农村,这是人之常情。但想要彻底摆脱乡村的贫穷,民众需要认识到乡村潜在的价值,着力乡村产业开发,用实际行动改变乡村贫困面貌。

  此外,心怀故土,富有余力的游子,或是捐资助学,或是造桥铺路,或是投资建设,也应当为故乡尽绵薄之力。让乡愁摆脱“贫困记忆”,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更要真抓实干和埋头苦干。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战胜不了贫穷,没有背水一战的决绝更难让贫困乡村迎来柳暗花明。(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