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变的文物讲出多变的故事

17.05.2017  15:11

  “5•18”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临近,京城的各大博物馆也开始摩拳擦掌,推出一系列的定制活动吸引消费者走出家门。记者调查发现,区别以往只是在展览内容上别出心裁,今年京城的各大博物馆还不约而同打起了“体验牌”,从青少年传统兵器格斗邀请赛、御稻插秧,到燕国达人自驾游、火车模型运转会,博物馆在脑洞大开、引发吸睛效应的同时,也让从业者们开始意识到,博物馆的生存方式远不止一种。(5月16日《北京商报》)

  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已有179家,其中包括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覆盖面遍及整个北京城。但是对于大部分博物馆来说,馆藏文物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如何能紧跟时代的脚步,让不变的文物讲出多变的故事,则是博物馆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如果把藏品当作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人们走进博物馆,就是希望通过这一件件的藏品,打开历史的恢宏画卷,倾听事件的风云足音,增进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了解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必须注重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不能满足于免费开放,还需走进大众心田,增进“亲密对话”。比如南京博物院打开神秘的文物库房,让公众了解文物保管知识;安徽、吉林等地的博物馆则向聋哑和其他残疾人士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故宫博物院更是开设专题讲座,讲述“故宫里的文物医院”。通过多维度沟通,让各种馆藏呈现更丰富的价值,启迪公众新的思考与想象。

  互联网时代下,单一的展览方式已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博物馆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加拿大魁北克国家艺术博物馆专门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主题和参观方式;英国军事博物馆特意挖出二战时的战壕,让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战争生活。近年来,我国一些先进的博物馆也开始扭转博物馆仅有文物展览的刻板印象,打起了“体验牌”,如推动VR游览,运用动漫、3D加强互动性、趣味性,让公众不仅仅收获知识,更有心灵的滋养。(安溪县委文明办 付彪)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