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卫计委通报 发现今年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

18.09.2015  10:20

  昨日,福州市卫计委通报,今年以来,福州已发现数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同时出现1例本地病例。福州市卫计委呼吁全民动手,通过防蚊、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来预防登革热。

  据福州市卫计委相关人士介绍,今年以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地区的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我国广东和云南等地区陆续发现登革热本地病例,台湾地区进入8月份后登革热暴发流行。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和著名侨乡,众多市民前往上述登革热疫区经商、旅游或探亲,且进入夏秋季以来,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也持续上升,因此对福州登革热防控工作造成较大压力。

  目前,福州市卫计委与爱卫部门建立了信息互通制度,及时通报蚊媒密度监测和疫情情况,爱卫部门及时发动开展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整治环境等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密切配合,来做好疫情监测、监控和防治工作。

  据悉,福州市疾控中心已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今年3月和8月份,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风险评估工作,根据2015年的登革热监测数据与周边疫情的态势,将登革热风险评估为重点关注。同时,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医院、社区,积极开展发热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指导做好疫情处置与防控工作。

  另外,该中心举办了登革热疫情防控技术培训班、霍乱登革热防控工作培训班、重点传染病防控与青运会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登革热诊疗水平。从4月份起,福州市疾控中心就向各县(市)区分发各类登革热墙报、折页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近日,又向仓山、鼓楼等县区发放折页4500余份,墙报300余张,提高百姓防病意识。

   提醒:积水区易孳生蚊虫清除不了可放少许盐

  福州市卫计委相关专家提醒,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蚊虫叮咬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之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就会把病毒传给另一个人。

  据介绍,登革热症状一般较轻,及时治疗可治愈。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法是防蚊、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

  比如,家居环境一定要清洁卫生,家中的盆景、水生植物容器、废弃的缸罐、小区的废旧轮胎、房前屋后的桶类、旧社区楼房的屋顶等容易积水,从而成为蚊虫孳生地,尤其要彻底清理,清除不了的可放入少许食盐。

  在户外游玩应尽量穿长裤,睡觉时挂上蚊帐或采取防蚊措施,如有前往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生活,应穿长袖衣服,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

  另外,若在发病前2周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者地区,身边有登革热病人,或有蚊虫叮咬史,出现“高热、全身肌肉关节痛、疲乏,或者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并如实告知医生相关的旅行史,以便治疗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