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服务群众零距离

11.01.2016  12:57

  “警察和人民是一家,不是两家人,让群众认可警察像自己的家人那样,鱼水情深的警民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武夷山市公安本着这一目标认识,建立“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服务群众,以民意引领警务,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弄清百姓关心的事,把公安职能履行与人民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眼下正值茶农修剪茶树、施肥时节。 1月2日,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民警邓方奇来到天心村瓦窑垅自然村,忙着给茶农们办理开具购买汽油证明,受到当地茶农的好评。

  去年4月份,景区派出所民警邓方奇在“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举办一场“警民恳谈会”。瓦窑垅村村民叶海滨反映:“现在是采茶季,我们都忙着上山采茶,而购买农机用的散装汽油,往往是要先跑到村委会,然后到派出所开证明,再到加油站买油……”此时,邓方奇一边与几位村民像老朋友一样拉着家常,一边忙着记录。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向村民征集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邓方奇将村民反映的采茶季节购买汽油证明扯“后腿”这一问题,向所长进行了汇报。景区派出所迅速推出一项便民服务举措:以“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为平台,登记好村民每天采茶需要汽油的用量,并派民警上门为村民开具购买汽油证明。以前要三个步骤办的事,现在一个步骤就可以了。

  入户走访,收集民情,再到上门服务。通过“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的牵线搭桥,村民们感受到了民警工作作风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也赢得了村民的肯定。

  “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就是该市公安机关根据各警种管辖重点,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居以及城镇居民区、企业等地设立警民联系点。把在群众中有威望、说话办事公道、有一定文化的老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确定为联系户,同时将写有民警联系方式的牌匾、公安宣传单、群众意见簿等材料贴放在联系户家门口。要求每位民警至少选建10个以上的“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户家中走访或电话访问2次以上,以此构建良好的警民联系平台。

  武夷山华侨农场是安置归侨的居住点,且以越南归侨居多,不少“越南新娘”入境都没有办理正式的手续。家住华侨农场的阮氏梅,是越南人。1998年,她非法入境,“嫁到”武夷山华侨农场,成了“越南新娘”。然而,由于阮氏梅非法居留,先后2次被遣返回越南。在第二次遣返时,民警又一次耐心细致地向其宣讲如何办理入境手续、涉外婚姻登记等知识。阮氏梅回到越南后,办理了护照及相关证明材料,与之前的“丈夫”一同到省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证。去年,阮氏梅的女儿因为入学手续没有及时办理,无法就读当地学校。民警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帮助解决阮氏梅女儿的上学问题。

  凭借着“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阮氏梅一家与民警成了朋友。也正是这种民警深入一线与群众交朋友的做法,让基层的不少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前不久,洋庄乡派出所民警接到联系户的报告,反映浆溪村吴三地的两位村民因茶树生长问题引发纠纷,民警很快就到现场走访。经过民警的努力协调,纠纷得以解决。

  两年来,该市民警沉下身子,走访一线,构建鱼水情深的警民关系。截至目前,该市已有2200多个警民联系点,调处民事纠纷515起,调解成功率近100%;收集意见建议5940条,治安信息线索586条,辖区治安发案率、交通事故发生数同比上年大幅下降。 (杨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