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本枝:用科技搭起司法服务连心桥

21.04.2015  13:12
  尤溪法院有一位“科技迷”,凭借自己对科技的热爱,参与3G单兵系统、庭审直播系统、司法信息集控管理中心及配套系统等建设,服务审判,服务群众,让干警安心、当事人省心、群众放心。

  他,就是尤溪县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科科长詹本枝,曾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2014年11月,又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

  3G网络让干警安心

  2012年2月,尤溪法院3名执行人员到尤溪县某镇执行申请执行人陈某与被执行人詹某和詹某娟一案过程中,詹某和詹某娟的亲属暴力抗拒执行,将法院的2名执行人员打伤。事情闹到公安机关后,因为现场没有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导致该暴力抗拒执行案件刑事侦查取证困难。

  这个事情的发生,引起了詹本枝的注意。看到自己同事受到伤害,他就想着能不能利用现代科技来保护同事的安全。

  詹本枝,很多同事都亲切地称他为“科技迷”。他从小就喜欢机械类的玩具,到了大学接触到计算机和网络,更是产生了痴迷,总喜欢看些关于科技和网络方面的书籍。工作以后一不例外,在他的办公室,就可以看到不少关于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的书籍。经常,同事们的电脑出了问题,他很快能帮忙修好;还把自己发现的好软件,介绍给同事。

  他开始通过网络等,不断地收集有关知识,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灵感:“边防武警用的3G无线单兵执勤装备能否用于法院干警外出执勤?”詹本枝与各科技公司联系,最后确定与厦门车邦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车邦宝公司认为3G网络可以运用到法院,但必须由法院提出具体的软件方案。这可难倒了詹科长,他平时虽然喜欢关注科技方面,但是需要他完成这么专业的方案,真是个艰巨的挑战。

  从此,每天晚上都能看到詹科长办公室的灯是亮着的,他想方设法收集资料,修改方案,一稿、二稿、三稿……反复地修改。直到定稿出来,他足足花了43天时间。在这过程中,他还不断与联通、电信、移动及车邦宝公司沟通,希望尽快开通的3G网络执法系统。车邦宝公司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拼命三郎”天天向他们取经。

  经过他的研究与考察,2012年7月,尤溪法院在全省率先建成开通的3G网络执法系统。通过在法院内设立执行指挥中心,将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独立执 行车载终端和具有录音录像、存盘、红外线等功能的执行单兵设备,与指挥监控中心计算机3G网络进行连接,实现远程集中监控、控制、录音录像、存储回放、语 音对讲等,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多功能、多媒体、交互式的执行综合管理指挥平台。

  3G网络执法系统在全国法院属于首创,后来被全省法院推广运用。

  每次干警外出执行时,可通过配备的单兵设备,对执行现场进行实时录音录像,并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而且,所有执行车辆还安装3G车载终端及远程 GPS定位系统,提升车辆指挥调度能力。指挥中心也可以对执行人员的执行地点、时间、方向、状态灯进行GPS定位监控,远程指挥执行情况,如遇突发事件,还可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被执行人如果对执行过程存有疑义,可以通过调阅电子录像,以获证实,而且这个实时录音录像的内容入库后,任何人不可篡改。

  2013年11月6日,尤溪法院执行人员在执行申请执行人黄某勇等25人与被执行人卢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执行人员在清点被火灾损害的房屋和室内装修及物品时,二楼一住户拒绝打开门锁,导致执行受阻。指挥中心接报后,法院负责人第一时间调取现场录像分析后,下达指令要求强制开启铁门,并通过同步网络视频跟踪强制开门的过程。

  但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二楼住户开门后,仍然阻拦执行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点。执行人员一边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一边耐心劝说二楼的住户。不料二楼的住户还是抗拒,一执行法警从2楼坠落4米多深的一楼。

  由于事发突然,且现场人员较多,指挥中心通过现场视频难以判断原因,随即通知暂停执行。指挥中心的负责人经分析,确认执行人员坠楼一事是因为二楼围墙被大火烧后墙体松垮,执行人员在劝阻过程中身体靠到围墙,墙体倒塌造成的,证实了法警坠楼与二楼的住户无关,避免了冲突误会的产生。

  “3G网络执法,不仅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执法程序的规范,还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保护,让我们能安心办案。”执行局干警黄文兴深有体会,“幸亏我们法院有‘科技迷’,牵头建了这个3G网络执法系统。

  远程直播仪让当事人省心

  2014年7月7日下午3时,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法院西滨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庭来到了洋中镇龙洋村,借用暑期学校闲置的教室,对一起4名七旬老人诉龙洋村经济合作社承包合同纠纷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由于案件在当地颇具影响,现场就挤满了前来旁听的村民。

  原来,1996年,原告肖某等4人与龙洋村经济合作社就解除果园承包合同自行达成调解协议。按照协议约定内容,该经济合作社需给付4人补偿款22000元,双方就该笔款项的给付约定了分期履行时间及逾期付款利息。然而在顺利履行第一期补偿款后,村里由于政策改变等诸多原因,没有按协议支付余款及利息,纠纷一拖就是19年,双方对于欠款及利息的计算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由于该纠纷历时19年,案件的公开审理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当事人亦是情绪激动。“我们特意使用便携式高清远程直播仪进行远程直播。并告诉当事人,我们在全程录音录像,远程直播。一般情况下,当事人立刻会注意收敛自己的情绪。”审理该案的法官认为,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同时也增加了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认同感。

  最终,尤溪法院通过便携式高清远程直播仪,不仅实现了偏远乡镇巡回审判视频网络直播,而且帮助化解了长达19年的承包合同纠纷案。公开透明的审理方式,也让双方当事人比较满意。

  便携式高清远程直播仪正是詹本枝的一个新探索。

  许多法官到偏远乡镇巡回审判,怕遇到当事人情绪激动,引发紧急事件,所以往往比较少到偏远乡镇开展巡回审判。2013年6月,詹本枝到车邦宝公司发现了便携式高清远程直播仪。这能不能服务于审判工作?经过詹本枝的研究、探索,他认为这可以运用到法院的巡回审判上来。

  这种便携式高清远程直播仪,具有回传画面清晰度高、信号强、零延迟等特性,即使在离终端很远且信号极差的偏远山区,也能很好地将信号传输回主机。用于偏远乡镇巡回审判视频网络直播,既可为当事人减轻负担,又能让法官放心到乡镇开展巡回审判。

  经过试用,2014年7月,尤溪法院开始使用这种便携式高清远程直播仪。如今,在偏远乡镇巡回审判,可以将视频传回法院并进行网络直播。院领导可以在院里观看审判视频,如遇当事人情绪激动,引发紧急事件,可以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保障双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这样,法官可以放心地开展巡回审判,当事人也可以省心地就在家门口开庭。

  “有了这个仪器,能直接到我们村开庭了,方便了不少,真是省心多了。”一位刚刚结案当事人认为,这样公开透明的审理方式,大家感觉心里比较有底。

  庭审直播让群众放心

  近年来,尤溪县法院一直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目标。詹本枝也在推进法院司法公开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詹本枝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作为审判工作的后勤保障,事情繁杂,不能有细微的怠慢,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督促落实,特别是网络建设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工作量大、办事环节多,没有一个统筹安排,是无法胜任的。

  詹本枝认为,3G网络的运用实现了庭审网络记录直播,不仅要方便法院的法官干警们,更要方便群众,取信于群众。

  利用浏览器授权方式,通过外置无线摄像头,对偏远山区法庭、巡回法庭开庭、下乡开庭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完整记录庭审画面并利用3G网络将拍摄数据实时传回至法院。同步录音录像,不仅规范法官干警们的言行举止,促进执法程序的规范。同时,也让群众可以在网络和手机上观看庭审视频,有利于司法公开,促进群众对法院的信任。

  刚开始,法官们也担心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等全部公布出去,若法官某一句话引起了歧义,或者判决书出现错别字,法院出丑怎么办?公开给了法官们压力,促进了他们自身执法的规范和进步。

  事实证明,法官无论是审理还是调解,都更加注重言行举止和礼仪规范。法官写起判决书来字斟句酌,低级错误也少了。庭审直播提升了法官素质。

  群众可以在网络和手机上观看庭审直播,也加强了对法官和法院的信任,有利于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不少在网络上观看庭审直播的群众说:“庭审直播,让我们感觉法院不那么神秘了,法官办案我们也更放心。

  某矿业企业将采矿业务承包给温州一个矿山工程公司。王某等3人向温州公司承揽了破碎工作。2011年10月间,温州公司终止了与王某3人的劳动 关系。因产生劳动纠纷,王某3人向尤溪县法院提起诉讼。2013年5月,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3人与公司并不存在劳动关系,驳回了王某3人的诉讼请求。后 王某3人上诉于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亦被驳回请求。期间,王某等3人的委托律师认为,尤溪法院的法官在庭审中,程序不规范,并曾用法警弹压他,法官还存在中途离庭、用语不规范等情况,向纪检监察等部门举报。最后,在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调查中,法庭的同步录音录像成了关键的证据,还了法官清白。

  正是在“科技迷”詹本枝的带头努力下,尤溪法院打造了一个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力求审判执行工作更加公开化、规范化,以自觉接受内部和外部监督,真正做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双赢效果。

  “后勤保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把身边的事情做好。”也许这就是詹本枝的工作信念。作为一名工作了27年的老同志,他质朴的话语,也表达了一位身处后勤保障一线人员的自我要求。这也许正是他,无怨无悔地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工作了27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人员的原因。 责任编辑: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