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讲述解放泉州城往事 清晨浮桥头打响第一枪
纪念泉州解放六十五周年有感
生平盛世忆当年,战火纷飞建政权。
保护华侨安故里,围搏土匪写新篇。
筹粮黎庶支前线,捐款贾商争买单。
烈士回眸当笑慰,喜看国梦后生圆
(林传沙)
□早报记者 刘波 麦彬彬 整理记录
昨日是泉州解放65周年纪念日。近日,老党员林传沙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年参与解放泉州城的经过。那时,21岁的他是中共紫帽区委候补委员、武工队队长,斗志昂扬。如今,86岁的他白发苍苍,谈起当年往事,依然精神焕发。
解放浮桥 武工队员兵不血刃
1949年8月,我21岁(出生于1928年),当时是泉州中心县紫帽区委的候补委员,也是当地成立的基层队伍——武工队的队长。
8月31日清晨5点,在四维乡(现鲤城江南街道)古圳村的紫帽区地下党交通站,我们接到浮桥观察哨关于泉州地区的敌情:“解放大军势如破竹,驻守泉州城的国民党军慑于解放军的强大威力,已于凌晨弃城逃跑。”
我们当即召集武工队全体队员86名,赶赴浮桥桥头,由于国民党军弃城逃跑,解放军尚未到达,这时的浮桥颇为混乱,桥上有人被打死。
武工队获悉四维乡公所正准备逃命,于是我们冲进乡公所,发现镇长等人正忙于收拾档案,准备焚烧。我们举枪震慑,他们便举手缴枪投降,后院的警察看我们荷枪实弹,也一并投降。我们接手了乡镇公所,稳定当地社会治安,浮桥由此得到解放。
横渡笋江 逃兵纷纷弃械投降
随后,武工队继续前行。我们在浮桥桥东黄甲街头见两大碉堡人流如潮,原来是国民党交警忙于逃命。如果当时我们直接从桥上过,与国民党交警正面冲突,必定造成伤亡。于是,武工队选出数名机智果敢的队员横渡笋江,直入黄甲街溪后侦察敌情。
上午10时,闽中游击队泉州团队150多人从高山沙路沟进入浮桥街,与我们会合。浮桥对面的黄甲街观音庙驻有国民党军交通警察第三旅,他们经过特训,且全部配有美式装备,了解这一敌情后,泉州团队决定进行火力侦察,朝对面连射三枚枪雷弹,爆炸十分钟后还是没有动静,于是我军过桥,直达黄甲街溪后,与武工部先前派去侦察敌情的队员会合。并且发现,观音庙的交警已全部逃跑,我军乘胜追击,马不停蹄,直奔新门街吊桥。
此时,吊桥下一条小船内坐满30多名国民党逃兵,我军在桥上大喊“弃暗投明,投降立功,优待俘虏,缴枪不杀!”果不其然,在对方长官带领下,纷纷弃械投降。我们共缴获机枪2挺,步枪12支,短枪2支,大家非常高兴。
乘胜追击 与解放军胜利会师
为尽快救出被国民党囚禁的战友,进入泉州城后,我军更是势如破竹。
我们从临漳门出发,高举游击队红旗,手持美式汤姆冲锋枪等,一边搜索,一边前进,自涂山街中向左转进入金鱼巷国民党警察局,警察局局长率全体警察投降,交出机枪12挺,步枪200余支。攻陷警察局后,我们直冲钟楼,经东街至国民党县政府门口,敌方自卫队不战而降,拱手缴出武器。
8月31日下午,解放军29军81师先遣部队侦察连从东门(东大路)入城,与游击队、武工队热烈拥抱,举城欢呼泉州解放。
之后,党和政府为纪念泉州解放,将市区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九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