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应对气候变化需更加重视女性作用
气候变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在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女性不应被忽视。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留守女性承担了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活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大江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健康都有诸多影响,在生计方面更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妇女,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时也更加脆弱。
近年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喜马拉雅气候变化适应性——适应性中的妇女和性别角色研究,通过对六个云南村子和一个陕西村子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预防灾害发生,还是减缓环境退化、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妇女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家庭粮食安全、生计安全。
在云南农村,保障家庭内部供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维持并改善家庭生计是妇女的重要任务。在枯水季节储存水、循环使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在家庭内部分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流失等方面,妇女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妇女的地位、话语权偏低,这对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和其他生计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胡玉坤认为,妇女可以成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积极能动者。她们在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节能减排、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据德国联邦环境部研究,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更注重归属感、同情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正是这些不同特质,使得女性会更多地关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该研究认为,在交通工具的选择偏好上,男性注重舒适、技术创新和品牌,女性则注重成本、耗油量和环保性;在使用汽车的频率上、使用碳密度较低的交通模式倾向等方面,男性往往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此外,男性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于女性,所以根据男性消费种类计算出来的“碳足迹”比女性高。因而,可适当增加在建筑业和低碳技术制造业等领域任职的女性数量,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鉴于女性在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地位,20多年来,在一系列国际多边气候磋商和决策过程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些民间妇女组织、联合国机构及女性领导人都曾呼吁以平等关注妇女和男性的需求为出发点完善气候政策。
孙大江建议,加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的社会性别敏感性,把妇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纳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框架中,要改变两性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平等状况,从而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