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信用义务没有“擦边球”可打

16.07.2020  19:37

  ​记者梳理“信用中国”网站发现,多地出台规定,将隐瞒疫病史、接触史等列为失信行为,并将失信信息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南京、厦门等地,还将拒不执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公共场所故意不佩戴口罩等,认定为失信行为,为社会信用创新按下“快进键”。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信用惩戒过头、信用滥用。(7月13日新华社) 

  给守信者加分本来就是嘉善信用的创新举措,更能激励大众在信用中追求更高更强,绝大多数人自然乐见其成。如2019年以来,浙江、江苏、陕西、深圳、北京等多地发布信用新规。一些地方还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信用分”,比如宿迁的“西楚分”,杭州的“惠信分”,福州的“茉莉分”,厦门的“白鹭分”等。带着信用分值,在政审、就业等方面,无疑不是守信者一路绿灯,不守信寸步难行,对于大众敬畏诚信自然多了戒律,这何尝不是规范信用的好事?

  社会信用管理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继去年“献血加信用分”引起热议后,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管理话题再次走高。信用在细化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信用惩戒泛化的担忧。社会信用按下“快进键”是好事,但要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大事健康有序,信用考量、信用惩戒不能大而泛之,更不能“拾到篮子都是菜”,量化标准自然不能少,这样信用建设管理才不会出现“短板”,更不会出现惩戒过头而引发其他社会矛盾。

  给信用一个明确的界限,有助信用建设更好按下“快进键”。可是,针对信用界定,如何泾渭分明?毕竟诚信新问题也在不断产生。如今年疫情中出现的不守信问题,无疑不是为信用考量增加了难度。有的地方将隐瞒病史作为不诚信行为,有地方将不戴口罩也列入其中,等等,有人觉得以上行为被信用惩戒很委屈。委屈吗?回过头来想想,遵守社会公德,共同防疫本是公民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共同为战疫出力的时候,因为某个人从疫情高风险地区回来隐瞒情况,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信用问题,而是影响大众健康和社会治安的大事了。笔者以为,信用的边界是规范,更是公民内心的敬畏心,如果没有对社会安全的敬畏心,在信用遵守上就会出问题,被罚只是早晚而已。

  所以,那些认为信用概念有被泛化的现象,是以偏概全,不过是为了想打信用的“擦边球”而已。信用问题百姓关注度高,并非坏事,说明信用惩戒已经在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了,尤其是那些闯红灯、公交霸座、欠缴物业费等被罚喊信用惩戒过头的人,不能止于曝光,只有及早将此归类到不诚信边界里,社会诚信才能更好按下“快进键”,让更多人引以为戒。

  遵守信用没有“擦边球”可打,还是老老实实对诚信保持应有的敬畏心,自觉和信用如影随形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才能头上有光、脚下有路!(晋安区文明办胡安安)

信用惩戒需依法而为
  继去年“献血加信用分”引起热议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