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话剧遭遇假“文艺范”的尴尬

16.10.2015  13:37
观看话剧遭遇假“文艺范”的尴尬 - 福建之窗
来源: www.ptxw.com

图为话剧爱好者在演出前认真了解演职人员情况。本报记者 林罗晓 摄

  前几天,一场由87版《红楼梦》鸳鸯扮演者郑铮导演兼编剧的话剧《情感操练》在莆仙大剧院上演。该剧之前在北京、上海的演出已获好评。因此,该剧在莆田演出,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关注。但是,在观看话剧时,一些“忍无可忍”的不文明行为让人感到甚是无奈。

  在《情感操练》演出前,话剧爱好者已早早购票来到演出现场,追着与话剧演员合影、交流。而一些拿着话剧免费票,假装“文艺范”赶时尚的,却姗姗来迟。

  当晚,记者看到多名观众带着小孩进入演出现场,有的竟还抱着婴儿入场。这是一部讲夫妻情感生活的话剧,且不说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如何看得懂,让人反感的是,在话剧演出时,演员一幕还没有表演完,观众席中已经有孩子在哭闹了,而且哭声比台上的声音还大。抱着孩子的母亲虽然一直在哄,可孩子依然哭个不停。就是这样的窘况,这个母亲还是不愿意把孩子抱离现场。最后,在四周观众的怒目和“劝离”下,她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抱出剧场。

  而有些观众在观看话剧时,不停地接电话,声音还挺大的。一个观众在接电话时还不忘自我标榜“在看话剧啊,演得一般……”令真正前来欣赏话剧艺术的观众受不了。

  这场话剧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走出大门郁闷地说,有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有接电话的,有哄小孩的,一场话剧看下来,杂音充斥,严重影响了观看的心情,也会影响演员表演的情绪。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此不文明行为真不应该。

  话剧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在莆田演出市场才刚刚兴起。2013年6月底,由中暨集团引入的国家级话剧《徐志摩》在莆仙大剧院献演。这是莆田首次上演国家级话剧,为莆田城市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引领都市新时尚文化生活。在这之后,一些儿童话剧陆续登场,但总的来说,我市的话剧演出尚为数不多。话剧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还需要下工夫培育。在话剧演出过程中,频频接电话、嗑瓜子、小孩哭闹等,被视为观看话剧大忌。这些行为有意无意地在扼杀这种比较小众的话剧文化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