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数据“加密”为哪般?

07.08.2014  10:39

日前,中央巡视组指出“厅处级领导干部‘裸官’较多”的福建省,正在全面清理“裸官”。8月1日,福建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说,“全省厅级、处级‘裸官’任职岗位调整清理工作,已于7月30日全面完成;科级及以下调整清理,将在8月底前完成”。(《新京报》8月6  日)


近日媒体报料,从广东掀起的清理整治“裸官”行动而后席卷全国各地,截止7月底,各地“裸官”摸底几近结束,并将在月底前完成调岗。这个重大的“胜利”消息立即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这是滞意味着各地的“裸官”情况已经被组织、纪检等部门全面切实的掌握?是否意味着各地针对“裸官”的治理政策已经得到全面落实?这是”裸官”清理的阶段性成果还是最终定局?


裸官”清理始于中组发〔2014〕6号文件《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裸官”的“负面清单”,限定“裸官”不得任职的范围。中组部的这份文件一下发,各地纷纷制定和实施各自“裸官”排查“时间表”和“路线图”。而排查的对象覆盖了所有“吃财政饭”的人,“裸官”被一一约谈,面临要么调岗要么劝回家人放弃外国国藉的选择,各地对于这一政策贯彻得尤为彻底,把注销外国国藉作为重要环节。


各地“裸官”从看行动上看的确热闹非凡,且相继宣称完成本地“裸官”清理,但当媒体记者询问各地“裸官”具体数字时,各地却避而不谈,竟为“裸官”保起了密。理由是问题比较敏感,或是因为情况特殊,涉及科研或政府机密,不能公开,或是“裸官”给社会的印象是负面的,如果公开具体数字是多少则可能意味着当地的政治生态不佳,影响当地政府形象,并可能饱受舆论压力。


各地竞相为“裸官”数字“加密”的初衷或可理解,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纸包不住火,“裸官”们连祖国的国藉尚且都能放弃,其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势必受到群众的否定,而且中央对“裸官”治理的政策和决心是极为明确的,清理“裸官”不但关系党员干部队伍整治、关系正风肃纪,关系反腐反贪,更直接关系着群众切身利益,因此没必要对公众隐藏“裸官”数字,相比之下,那些保密的理由则显得无足轻重。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