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被质疑变圈钱工具 与水货对手比赛谁在受益?

24.07.2015  13:16

  “我们的球队是一支半职业的球队,很多队员在白天还有工作要做。球队每周会训练三天,周末进行比赛,这次来中国比赛对我们来说非常积极,回国后希望能提高水平,培养出好的球员。”在中欧男篮的第三场比赛后,对手的爱尔兰主教练这样介绍了自己的球队。

  中国男篮近期热身赛除了半职业的爱尔兰国家队,没有主力球员的意大利国青队以及缺少明星球员的俄罗斯大学生队。三场比赛下来,中国队一共赢了对手82分,场均27分。虽然男篮主帅宫鲁鸣也承认:“这种级别的比赛,其实对我们的帮助很少,顶多只能说是在训练之后帮忙找比赛状态,但对手实力太弱,也不知道到底是在锻炼谁?”一个内部人士抱怨说。“我们需要更有强度的比赛,都知道欧洲无弱旅,希望接下来的比赛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问题。

  中国队今夏在国内的热身赛目前一共打了9场,此前的对手是美国职业联队。与其称之为联队,不如套用网友犀利的评价——美国旅游者队。这类球队的特点是,球员大多来自一些发展联盟的球队,甚至一些只是社区球队的成员。这些人在一些公司的组织下,在夏天来亚洲打比赛,挣钱的同时还可以在亚洲旅行一圈。九场热身赛下来,带着8胜1负的战绩,中国队结束了今夏的热身赛。但这样的胜利意义何在?

  从2009年开始,中国队的热身赛质量每况愈下。旅游队、青年队、大学生队层出不穷。在主办方的解释里面有很多的理由——有的说是国家队不希望输太多了影响球员自信;有的说是国家队实力太弱,对手不愿意来;还有的说,中国队是世界上集训时间最长的,并没有合适的球队合适的时机来热身赛(通常的国家队集训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美国队即使世界杯这种大赛之前,集训也就一个月时间。)

  客观原因的确存在,2006年男篮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成为各个强队趋之若鹜的热身赛地点,这对于他们适应比赛地时间、气温各种环境因素都是有利的。所以中国队从2006年到2008年之前经历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比赛。“在欧洲动不动就输30多分的那段时间却是我们学到最多的时候。”然而在此之后,想要找一支真正实力相当的球队来中国就成了大难题。作为主办方的盈方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让球队出去拉练,那他们就失去了办比赛的权益, 赞助商利益得不到回报,商业利益遭受损失作为企业无法承担,但在国内热身又很难找到合适对手,所以出现如今的局面。

  现在问题是中国男篮盲目出去拉练,场场输30分,对球员信心必然有打击;在国内受各种照顾,也让队员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心态。商业利益、球队集训时间、球队的成绩以及球员心理等等问题,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就变成了一道难题。难题何时能解,谁都不知道。晨曦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