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8旬老伯被螃蟹夹没在意 次日发烧休克手臂发黑
▲依伯被送到省急救中心时仍处于昏迷,手臂起疱、发黑
处理螃蟹时,很容易被蟹钳夹伤(网络图)
海峡都市报记者 江方方 文/图
关注理由 福清一名80岁的依伯,在清洗红鲟时,左手食指被钳出一个小伤口。没想到次日,小伤口酿出悲剧,依伯昏迷休克,昨日被送到省急救中心急救。目前,依伯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省急救中心专家表示,依伯是感染了螃蟹钳子中带有的海洋创伤弧菌。这种病并不少见,省急救中心每年大约要接诊十例这样的病例,有近一半致死。
而上个月,漳州龙海县也发生一起类似病例:55岁的老苏在清洗梭子蟹时,双手虎口被夹伤,流了不少血。当天下午,老苏的双手肿胀起来,全身发抖,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老苏也是感染了创伤弧菌。
被夹当日不在意,次日发烧手臂黑
昨日上午,依伯从福清的医院被转送到省急救中心时,左手前臂发黑、肿胀、长满水疱,急救人员还检查出他的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并做了血液透析。随后,依伯住进了外科重症室。
依伯是福清人,80岁,平时有高血压,一直有吃海鲜的习惯。11月12日中午,依伯在当地菜市场买了一只红鲟,准备炖给家里的孩子们吃。在清洗红鲟时,依伯左手食指被红鲟的大钳夹住,当场流了血。家人说,当时,依伯对这小伤口并没在意,只是用清水冲了冲,继续杀鲟。但没想到,这个伤口不但没好,还越来越严重,出现起疱症状。
家人说,依伯受伤后,还开始发烧。但大家都没有把这事和被红鲟钳破手指的事联系在一起。第二天,依伯的手臂开始红肿、发黑、起水疱。之后,依伯出现昏迷休克症状。
创伤弧菌藏海产,人若感染发病快
省急救中心专家确认,依伯是感染了螃蟹钳子中带有的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这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人体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
专家介绍,这种病并不少见,省急救中心每年大约要接诊十例被海鲜感染的病例,有近一半致死。今年,还有一名40岁的女子被鱼刺刺出一个小伤口后感染,最后因抢救不及时而身亡。
而据媒体报道,上月中旬,龙海55岁的老苏,被梭子蟹夹伤后,也感染了创伤弧菌。经医院抢救,老苏的情况慢慢好转,但手臂可能要进行植皮手术。
据介绍,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的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另一种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专家提醒
小孩、老人和体弱者要特别小心
该专家提醒,创伤弧菌凶险,小孩、老人和体弱者要特别小心,特别是酒精性肝硬化者,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是高危人群。
专家说,如果遇到被海鲜刺伤,不需要打破伤风针,但要第一时间把受伤破溃处的血挤出来,并用清水冲洗和使用碘伏消毒。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要及时观察就诊。
专家建议,市民在抓海鲜或处理海鲜时,应戴好手套,以防扎伤。老人、孩子、孕妇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尽量不要接触带刺的海鲜,以免被刺伤感染。而人们到海边戏水时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时,以免被此菌侵袭导致感染。“海产类食物绝对要煮熟再吃,因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
□相关链接
●今年11月,广东一男子因生食贝类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该男子的死因为“创伤弧菌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2012年8月15日,69岁的陈老汉去浙江象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他腿上长了很多水疱,有些发烧。医院怀疑他感染了创伤弧菌,随即被送往宁波市级医院ICU抢救。
●2011年9月4日,浙江象山一名19岁的小伙子因生吃海鲜,感染创伤弧菌丧命。
●2010年9月,浙江鄞州人老李和北仑人老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一个差点被截肢,一个差点没命。